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卢氏注

礼记卢氏注

一卷。汉卢植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中如《檀弓》子游趋而就客位注,应当附属后文夫入门右下,《月令》止狱讼注,乃趣刑狱毋留有罪注。《文王世子》小乐正学于大胥赞之注、胥鼓南注,应当并入《王制》。《玉藻》于大夫有公讳无私讳注。凡祭不讳庙中不讳注,教学临文不讳注,应当收入《曲礼》。《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注,应当收入《月令》。《祭法》有虞氏禘黄帝注,应当收入《大传》。还有天子七庙注,应当收入《王制》。这类情况都不如臧庸本之妥当。《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注,详绎文义,左道谓邪道也,这是卢语。地道遵右,右为贵,因此,《汉书》说右贤左愚,右贵左贱,因而,正道为右,不正道为左,是孔语,不如臧本只辑录邪道句更为合适。《曲礼》已驾仆展軨注,軨车辖头靼也,这里依据《释文》,而孔疏写作辖头轊。《续汉志》刘昭注引軨辖头。考察《说文》革部,靼柔革也,在鞣也鞼革绣也之间。则靼并非辖头所施,应当认为孔引是正确的。轊就是軎之变体。《说文》:“軎,车轴也”。阮元《车制图解》云:“桐城马宗梿曰,礼先言展軨,次言奋衣由右上。”可见,軨为軎末之軨,不是舆中之軨。记疏引卢注軨谓轊头,此说正确,《释文》引卢注谓辖头靼,则是错误的。此说十分清楚,国翰没有对其加以考察,这是其疏失。《曾子问》客入吊,康子立于门右北面,公揖让升自西阶,这是《檀弓》夫入门右,郑注北面辟正主所本。观孔疏郑知北面者,《曾子问》云卫灵公吊,季康子鲁哀公为主,康子立于门右北面,辟主人之位,可见,郑知此当北面辟主人之位。而下云礼本多将郑注北面为经文者非,此言《檀弓》注北面字,误作经文,作夫入门右北面耳,今对于经文删支北面字,下引《檀弓》疏作为证据,不知疏谓古旧本及卢王礼,夫入门右下无北面字,并不是认为《曾子问》立于门右北面无北面字,这是因灰读疏时不慎所导致的错误。卢所依据版本与郑不同(详见前臧辑本解诂条下),自序误信孔疏郑亦附卢马之本一语,认为郑采用卢本,这是错误的。其他象舛讹没有被订正以及遗漏之处,应当参照臧本。《丧服大记》夫于妻于昆北执之,依据孔疏夫于妻于昆弟执之者为妻及自为兄弟但释之,卢无别释云云,补为妻二句为卢注;《乡饮酒义》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依据《诗·南陔》等篇小序孔疏云云,补《南陔》六篇今亡其义未闻二句,这都显示出其细心,但臧本却没有涉及。《乡饮酒义》认为郑注依据卢本,与《坊记》诗云先君之思以畜寡人,认为郑注依据卢本恰好相同。臧本在《坊记》中也附载郑注。可见,对于《乡饮酒义》,起初没有加以辨别,只是漏略而已。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西游真诠

    见《西游记》。

  • 诗经说约

    ① 二十八卷。明顾梦麟(1585-1653)撰。顾梦麟,字麟士,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崇祯副贡,曾集三吴名士为应社,诗文雅驯,为时所宗,人称织帘先生。清人入关后,绝迹城市,潜心著述。除是书外,有《

  • 彭县志

    ①四十二卷,清王钟钫纂修。王钟钫,湖南嘉善人,太学生,曾任彭县知县。彭县旧无志。王钟钫任县令后,适逢重修通志,檄调各县志,王氏则纂辑兹编以进。《彭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共四十二卷,为:卷一

  • 奇晋斋丛书

    十六种,十九卷。清陆恒编辑。陆恒字子章,一字梅谷,浙江平湖(今浙江平湖)人,又号巢云子,诸生出身,隐居胥山,藏书甚富,工于诗画,有《梅谷集》。其为人颇喜藏书刻书,热衷于文化传播事业。本丛书所收多为小品

  • 余冬序录

    一名《燕泉何先生余冬序录》,六十五卷。明何孟春(详见《文简疏议》条)撰。此书体例近似王充的《论衡》。共六十五卷,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五卷,一至五卷多论君道,六至二十五卷多论古今人品。外篇三十五卷及又

  • 恒轩所见吉金录

    不分卷。清吴大澂著。吴大澂(1835-1902),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江苏吴县人,清末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同治十年(1871)进士,官至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和湖南巡抚。精于金石文字之学,将出

  • 离骚经章句义疏

    一卷。清张象津(生卒年不详)撰。张象津,字汉渡,号莪石,另号雪岚,济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官济南学正。卷首为张象津自序。先录朱熹小序,再疏《离骚》正文。全诗分为十九节,三大段,第一段止“

  • 乐诗考略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诸生。在文学戏曲、历史、古文字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有《观堂集林》。此《乐诗考略》凡一卷,系集合关于乐学论文而成,计有

  • 孟子大义

    一卷。唐迪风撰。迪风四川宜宾人。是书首有自序。中分五章,一为《辨义利》,二为《道性善》,三为《息邪说》,四为《政教》,五为《守先待后》。每章又分若干节,虽也贯串七篇而理解平庸,但未能畅发精蕴。唯论性善

  • 太和县志

    ①七卷。明刘修,陈琯纂。刘,字逊山,直隶清苑人,举人,明隆庆六年(1572)来知太和县事。陈琯,太和县训导。刘来任知县,以太和旧未有志,惧文献久而无征,于是创议纂辑,延陈琯主其事,始事于万历二年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