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甫持正文集

皇甫持正文集

六卷。唐皇甫湜(约777-830)撰。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浙江淳安)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官至工部郎中。性急好酒,恃才傲物,多次触犯同僚,遂自求分司东都,被东都留守裴度召为判官。著有《皇甫持正文集》。皇甫湜曾师从韩愈学习古文,文才敏捷,文章崛奇锋利,但过于险奥。其诗传世者只有三首。在(《答李生第一书》)文中:“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在“答李生”的三封书中表述出其创作见解。此集卷一为杂著,卷二为论序,卷三为制策,卷四为书,卷五为记,卷六为碑铭。共收文共三十八篇。后人对此集的研究、整理,首先,《唐志》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六卷,杂文三十八篇。《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存其诗三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六百八十七存其文三卷。《崇文总目》作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六卷;《郡斋读书志》作六卷,题为《皇甫湜文》,并称仅“杂文三十八篇而已”。南宋蜀刻本六卷,《四部丛刊》据此影印。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明正德十五年(1520),皇甫录世业堂本六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年(1876)冯焌光辑《三唐人集》本六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另外,《四库全书》据鲍士恭家藏本收录,六卷。毛晋汲古阁本六卷。只有《述古堂书目》著录一种十卷本,是钺遵王从阁本抄录,卷次不同,但篇数未见增多。

猜你喜欢

  • 影宋绍熙本穀梁传

    十二卷。晋范宁撰。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传至两宋之时,逐渐稀少,除注疏本外,单刻本不多见。此本原为宋绍熙年间(1190-1194)余仁仲万卷堂刻本,有很高的价值。其书共分十二卷,按春秋十二公,每公为一

  • 海岱会集

    十二卷。明石存礼(生卒年不详)等撰。石存礼字敬夫,号来山。山东益都人。明弘治五年进士,官至知府。是书为明石存礼、兰田、冯裕、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八人唱和之诗,八人结诗社于北郭禅林后编辑所

  • 北固山志

    ①十二卷。清释了瑛撰。了瑛,号韫庵,象山寺僧。《北固山志》道光刻本,共十二卷。卷首为宸翰。正文分为七门,依次为形胜、建置、古迹、碑刻、人物、杂识、艺文。兹篇以明张莱《三山合志》为底本,广搜博采,历时八

  • 水田居激书

    见《激书》。

  • 笔道通会

    一卷。明朱象衡编。朱象衡字朗初。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此书专为推衍徐渭《笔元要旨》而作。其中多述丰坊之语。华亭人唐文献为此书作序。后朱象衡自跋云:“余性稍慧,于法书名迹辨之不爽毫发

  • 情中幻

    一卷。清崔应阶(详见《烟花债》)撰。杂剧《情中幻》共四折,取材于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任氏传》。写任氏本是狐妖,郑六知其身份,却毫不介意。两人彼此爱恋,情深义重。韦崟贪恋任氏美色,以郑六有求于己相要挟

  • 三国志补注

    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仁和(今浙江钱塘县)人。字大宗,号董浦,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初年间召试鸿博,授为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后又自号秦亭老民。他博闻

  • 铨部王先生集

    二卷。明王教撰。教字子修,号秋澄。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户部主事,改考功,寻谢病归。后复起考功郎,迁文选司郎中。卒赠太常寺少卿,河南监察御史高举为之作传,载于本

  • 宗子相集

    十五卷。明宗臣(1525-1560)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

  • 四字经

    一卷。意大利艾儒略(详见《万物真原》)撰。《四字经》是一部撰述耶稣教类之作,全书体例仿《三字经》,历述天主教理及其经文传说,是为启蒙者诵读之本。书后附有李奭于1663年时作跋,初刻于崇祯十五年(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