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楸药解

玉楸药解

八卷。清黄元御(1705-1758)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黄元御早年中过秀才,研习经史子集,学识渊博。二十九岁时患眼疾,因庸医误治而致左目失明。于是废弃科场名利,发愤学医,拜金乡(山东金乡)于子遽为师。黄氏曾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并广泛涉猎金元以来诸家之说。对《内经》及仲景学说颇有研究。其行医、教读不限于本地,足迹遍于北都(山西太原)、清江(今江西一带)、武林(浙江杭州)等地,其门人弟子颇多,在江南有一定影响。著有《长沙药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伤寒说意》、《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素问悬解》、《素灵微蕴》、《黄氏医书八种》、《黄氏遗书三种》等书。注释《素问》、《灵枢》、《难药》、《伤寒论》等医籍。此外,黄氏尚著有《道德经悬解》、《周易悬解》二部经学著作。因受张景岳影响,治病偏重温补。学术上,黄氏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仲景,称其为“四圣。”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在论治方面,反对“贵阴贱阳”,对阴阳之于人体,认为“阳性动而阴性止,动则运而止则郁。阳盛而生病,千百之一;阴盛而生病者,尽人皆是。”并力倡“扶阳抑阴”的观点。在医理方面,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并能博引历代经学中的哲学观点较为透彻地解释医理,被称为医家通晓道学的四大家之一。黄氏对于医学的贡献在于校订经典著作中的错简,注解了医经中的疑难。从而为后学提供了方便,如《素问悬解》、《灵枢悬解》、《伤寒悬解》是其主张错简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黄氏既能遵经据典,又有自己的新意。其弟子有毕维新等多人,稍晚于他的有阳湖名医张琦、湘潭欧阳兆熊等,也颇受益于黄氏之学。此书认为诸家本草其议论有可用和不可用之别,乃对仲景之后的本草诸书所载之药物加以辨析和别择,于乾隆十九年(1754)撰写而成。载药二百八十二种。卷一为草部,载苍术、黄精等百种;卷二为木部,载降香、丁香等四十六种;卷三为金石部,载石钟乳、硫黄等三十六种;卷四为果部,载龙眼、荔枝等三十四种;卷五为禽兽部,载犀角、羚羊角等二十种;卷六为鳞介鱼虫部,载海马、龟板等三十三种;卷七为人部,载胎衣等四种;卷八为杂类部,载紫梢花等十种。书中结合临床论述各药性味、归经、主治、功用、服法等。对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论述详明,分类清晰。为本草类医籍中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有同治七年(1868)成都刊本,民国元年(1911)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

猜你喜欢

  • 昭平县志

    八卷,清陆焞纂修。陆焞,字芸谷,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举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昭平知县。旧志明万历间县令柯寿恺始创,康熙间县令杨燮重修,悉抄前志,不但无增反损前书。乾隆间宋敞手辑草稿。乾隆二十

  • 孔孟事迹图谱

    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长沙知府,为学师事王守仁,平生考经索传,著述丰富,著有《易学四同》、《诗

  • 韬略世法

    十二种,十五卷。不著编辑者姓名。该书所收均属兵家类著作。盖明末时鉴于文辞日浮、武备日弛,边疆战事日益紧急,于是明政府决定士子加习武备,科举考试也相应增加此类内容。《韬略世法》即为适应当时形势而编辑。目

  • 乱曰

    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大意】东汉王逸所作,仿《九歌》而成,代言体形式,通过怀念屈原而抒发悲愤的情怀,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比喻和

  • 痛史

    共三集二十五种。第一集二十种,第二集一种,第三集四种。乐天居士辑。乐天居士,真实姓名及事迹不详。此编汇辑明清之际的野史汇编。第一集辑有《福王登极实录》、《哭庙纪略》、《丁酉北闱大狱纪略》、《庄氏史案》

  • 雨中花

    岭南作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得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

  • 翠微山房自订年谱

    一卷。清曹锡龄(详见《汾阳曹氏志传合刻》)自述。此谱作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谱主六十八岁,止于十七年(1812年)。谱主曾学于朱筠、纪昀、钱大昕等著名学者,而与翁方纲、邵晋涵、洪亮吉等人为友。

  • 道荣堂文集

    六卷。清陈鹏年(1663-1723)撰。生平见《陈恪勤集》条。本集为陈鹏年自编。诗文本非陈鹏年所长,加之集中亦皆应酬之作,与胸臆抱负无干,故而无何特色。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

  • 中论札记

    一卷。清钱培名撰。其生卒年不详。钱培名是熙祚从子,官至县承。钱熙祚刻《守山阁丛书》,世称善本。钱培名又搜辑放佚以补其缺。为《小万卷楼丛书》。仅刻成十七种。其中如《越绝书》、《中鉴》、《中论》、《陆士衡

  • 四书纪疑录

    六卷。清凌扬藻撰。凌扬藻,字誉钊,广东番禺(今广东番禺)人。是书首辨书名,言唐人统称四库书为四书,四书之合始于无垢张氏,而朱子所注《大学》、《中庸》则曰《章句》、《或问》,《论语》、《孟子》则曰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