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清代关百益(生卒年不详)撰。《伊阙石刻图表》一书,是我国记载龙门石窟艺术之先声。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卷首附有伊阙著名石窟表,著名诸窟所占空间区域。然后,列举名称、位置并加以说明。图的部分,又分为
二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又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人。济九岁能属文。稍长,深沉有远志,与同郡李兆洛、张琦以经世学相切磋,好读史,尤喜观古将帅兵略,兼习骑射击刺,艺绝
八卷。又名《李义山诗笺注》。清屈复(1668-1744)撰。屈复,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寓京师,以诗学教授弟子。乾隆时,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工诗,为郑方坤、王昶所称许。著有《楚辞新注》、《弱
二卷。明周弘祖(生卒年不详)撰。弘祖字少鲁,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除吉安推官。征授御史,出督屯田、马政。隆庆初,司礼中贵及藩邸近侍荫锦衣卫指挥以下至二十余人,弘祖引祖制
十三卷。宋苏轼(详见《东坡易传》)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作十三卷,库书为二十卷,数目不合,《总目》著录有误(说见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东坡书传》又称《东坡先生书传
一卷。辑佚书,隋唐间王凯冲撰,清马国翰辑。王凯冲,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不著录其书,《唐书·艺文志》载有王凯冲注《易》十卷,推知其或为隋唐间人。该书早佚,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凡4条,马国翰据
四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十二门论》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为中论提纲。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十二门论疏》作于大业四年(608),卷初先解释僧睿《十二门论序》,接着便以
一卷。清淳于鸿恩撰。鸿恩,字稚鹤,黄县(今山东黄县)人,贡生。书末有光绪二十八年自跋。宋代学者王应麟认为《公羊传》为齐人所作,故多齐地方言。清代学者阎若璩也持此说,并加以引申。淳于鸿恩认为《公羊传》中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法华三昧忏仪》是智大师依法华普贤观点及诸大乘经意,依法华经普贤菩萨品而撰立此忏仪。用以劝众归佛,教人恒以法华为宗。此忏仪共有五章:第一、劝修
十六卷。清李光暎撰。李光暎,字子中,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兴朱彝尊曾著有《吉金贞石志》,后朱氏所藏金石刻,又归于李光暎。李氏遂辑所得,并集诸家之论,而成此书。书前有雍正七年(1729)金介复序,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