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大训记》、《涌幢小品》等书。此书作于朱国桢闲居在家之时,从万历三十七年到天启元年(1609-1621),费了十三年的功夫著成。朱国桢曾制六角木亭,状如石幢,略似穹庐,可以择地而移,随意而张,忽如涌出,因以“涌幢”为此书名。此书共一千四百五十二条,约四十万字,记作者杂记见闻,亦间有考证。其中有关明代掌故和中叶人物的记载较有价值。大而朝章典制、政治、经济、徭役、清军勾补等类的事迹,细而社会风俗、人物传记、琐事遗闻,无不罗列。尤其叙述明代中叶的人物,如戴冠、王守仁、沈周、吴昂等人的逸事,相当生动。此外对于东南的倭寇,以及隆、万以来,农民起义和市民王朝佐、葛贤等所领导的市民抗税暴动的史事,也涉及一部分。如关于均田定役,朱国桢提道:“东南财赋之乡,而杭嘉湖在浙尤重。嘉靖以前,编审均徭,如库子、民皂、门厨之类,悉佥乡民应役,朝充夕破;重以倭警,官吏侵渔,公私俱尽。于是庞御史尚鹏首行条鞭法,计直征银,而民力大纾,载在名宦,尸祝至今,可征也。又议革去粮长,以里长收粮,彼此互管,贫富通融,十年一审,大约中人之家,应役有期,力均时暇,不至破家,破亦有救,当道可谓苦心,地方亦云大幸矣。……”又如关于遵化冶铁炉的记载:“遵化铁炉,深一丈二尺,广前二尺五寸,后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前辟数丈为出铁之所,俱石砌,以简千石为门,中石为心,黑沙为本,石子为佐,时时旋下,用炭火置二扇之,得铁日可四次。妙在石子产于水门口,色间红白,略似桃花,大者如斛,小者如拳,捣而碎之,以投于火,则化而为水。石心若燥,沙不能下,以此救之,则其沙始销成铁,不然则心病而不销也。铁冶西去遵化县可八十里,又二十里则边墙矣。群山连亘不绝,古之松亭关也。生铁之炼凡三时而成,熟铁由生铁五六炼而成,钢铁由熟铁九炼而成。……”又如关于延安石油的记载:“延安府延长县石油出自泉中,岁秋民勺之,可以燃灯,亦可治毒疮,浸之炭木,以火爇之有焰,灭之则木不坏”。观此三条,可见明代的社会经济、矿产及提炼技术已相当发达。此外书中还有关于明代官修书籍的情况的记载以及对一些习见名词的解释等,对于名物制度的考证有一定的裨益。如兵器条云:“武艺十八事,一弓、二弩、三枪、四刃、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义、十六爬头、十七绵绳、十八白打。白打即手搏之戏。”由此可以了解到明代钢铁所制的兵器已很发达了,同时又可以了解通俗所称十八般武艺之所由来。凡此种种,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作者贪多务得,使人有沙中金屑之憾。有明万历本、天启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也收入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明清笔记丛刊》之中。

猜你喜欢

  • 毛诗蒙求窾启

    十卷。清代薛韬光(详见《毛诗蒙求汇琐》)撰。是书首有自序,以为诗中精义,经宋元诸大儒讨论,如日再中,其名物训诂,自《尔雅》外,诸子各有成书。兹集俱不多及,惟就诸说相持处,略标管见。大旨于《小序》、《传

  •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

  • 求缺斋弟子记

    三十二卷。清王定安(?-1896)撰。定安湖北东湖(今宜昌)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曾任山西冀宁道,凤颍六泗道等官。王氏为曾国潘弟子,曾氏斋号求缺,故书名为《求缺斋弟子记》。此书系王氏搜集曾国

  • 古音辨

    南宋郑庠撰。郑氏是南宋与吴棫齐名的古音学家。他的著作早已亡佚,根据元熊朋来《经说》卷二《易诗书古韵》条,可知其书称为《古音辨》。清夏炘的《诗古韵表廿二部集说》和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均存其说。他把古韵

  • 委羽山续志

    六卷。清王维翰撰。王维翰,字啸林,浙江黄岩人。明胡伯举曾作《委羽山志》,世已无传。王维翰于偶然中得其残稿,故续成此书。《委羽山续志》同治九年(1870)刻本,共六卷。兹篇体例仿胡志。有补有续。宫室、仙

  • 毛诗鸟兽草木考

    ① 二十卷。明吴雨撰。雨自题只称闽郡人,不知隶籍何县。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为其同郡徐所编次。鸟考三卷,兽考一卷,虫考二卷,麟考一卷,草考四卷,谷考一卷,木考一卷,以天文考二卷结尾。惟不考地理。或因

  • 弹剑草

    不分卷。明陈邦仪(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陈邦仪,字开甫,江西高安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诸生。是编分二集。前集刻于崇祯三年(1630)。续集则崇祯十五年(1642)至十七年(1644)作。陈邦仪生当

  • 卦爻遗稿演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是其子所作。说其父对《易》多有论说,没有完书,其子才类次成编,而间附己说于后。其自称叫“觐”的,就是其子之名,而姓则不可考。书中每一卦为一篇,在每爻下都列中正应三义,而

  • 陆宣公翰苑集注

    二十四卷。清张佩芳(生卒年不详。)撰。张佩芳字菘圃,一字荪圃,平定(今山西平定)人,进士出身。好学深思,对经史学功力尤深。为注笃嗜不倦,引繁博考,取材宏赡。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此集凡二十四卷,卷一

  • 绘事备考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