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溯访古记
十六卷。元乃贤撰。顺帝至正五年(1345),他自浙江绍兴出游,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各地,考察古迹,撰成此书。内容不仅限于考古,还有当时典章制度的记载,“于今京都国家之典礼、官署城池,庙廷祭享,朝班卤簿,圣德臣功,文武士庶,一代感仪制作,尤加详备。”(刘仁本《〈河溯访古记〉序》)后散佚。《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一百三十四条,编为三卷,常山郡(元真定路)、魏郡(元大名路)、河南郡(元河南府路)各一卷。另有《守山阁丛书》本。
十六卷。元乃贤撰。顺帝至正五年(1345),他自浙江绍兴出游,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各地,考察古迹,撰成此书。内容不仅限于考古,还有当时典章制度的记载,“于今京都国家之典礼、官署城池,庙廷祭享,朝班卤簿,圣德臣功,文武士庶,一代感仪制作,尤加详备。”(刘仁本《〈河溯访古记〉序》)后散佚。《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一百三十四条,编为三卷,常山郡(元真定路)、魏郡(元大名路)、河南郡(元河南府路)各一卷。另有《守山阁丛书》本。
三卷。附《越谚剩语》二卷,清范寅撰。寅字啸风,别号扁舟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卷首为光绪四年(1878年)范氏自序,次为凡例总目。卷分上中下。上卷为语言,内分述古、警世、引用、格致、借喻、古验、谣
十三卷,清金维宁撰。金维宁字德藩,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康熙年间举人,著有《秋谷杂编》。《垂世芳型》最初名《连珠汇校》。系作者从历代事迹中选取若干,每人立一传加以论断评说,相当于通史的形式。郑重欲为之
二卷。郑麟趾撰。旧本题“正献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郑麟趾奉敕撰”。考《明实录》景泰二年(1551),高丽使原郑麟趾曾表进此书,共有世家四十六卷、志三十九卷、表二卷、
①二卷。清孙偘撰,偘字步陶,江苏高邮县人。是编列陆德明《音义序》于卷首,次为例言,附以乾隆乙卯(1795年)自识,次为总目。正文析《释诂》至《释乐》为上卷,《释天》至《释畜》为下卷。此编为便初学,不注
不分卷。清缪阗撰。阗字又谦,号可斋,安徽芜湖人。缪氏自序云:律体声用,乐循体以达用且协乎时序,故“按之琴筝而旋宫之理备,谱之箫笛而支度之数符,属之于月令而音调之循环亦莫不谐且顺,于是一一图之。”篇中又
八卷。意大利艾儒略、立陶宛卢安德口述,李九标作笔记。艾儒略(详见万物真原),卢安德字盘石,耶稣会士,天启六(1626)年入中国,与艾儒略同在福建传教,崇祯五(1632)年死于福州。李九标字其香,福清人
一卷。北齐释惠光(生卒约六世纪)撰。惠光俗姓杨,定州长芦(今河北省定县)人。13岁随父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并由佛陀扇多度他出家。惠光学法专一,擅于独立思考,才学具佳,非常人可比。他出家不久就常为人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
一卷。旧本题为梁元帝撰,有人认为此题有误。据《南史》载,梁元帝画有《宣尼像》;《金楼子》载有《职贡图》;《历代名画记》载有《蕃客入朝图》、《游春苑图》、《鹿图》、《师利图》、《鹣鹤陂泽图》、《芙蓉湖醮
四卷。清怡云仙馆主人编。怡云馆主人姓名未详,是书乃修订增补张启泰《临文便览》而成。其《自识略》谓:“坊间近刻《临文便览》,盖合《字学举隅》、《韵辨》二书而成。简明切要,洵为善本。惟《举隅》中之《正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