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源纪略

河源纪略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乾隆进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复授编修。官至协辨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达。纪昀贯通经史,旁通百家。任四库全书总纂。前编提要,校订整理,皆出其手。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文集》。《河源纪略》故宫博物院影印本,共三十六卷,卷首一卷为御制诗文。其下分七门。一曰图说,为三卷,有河源全图、葱岭河源图、和关河源图、北山河源图、罗布淖尔图、东境北路诸泉图、罗布淖尔东南方浮流沙图、阿勒坦郭勒重源图、河流积石山南会三昆都伦河图、河流绕积石山三面至贵德图、库库淖尔图。又附汉书水经注河源图,及唐刘元鼎出使所穷河源图。二曰列表,为五卷,有河源分合复见表、河源星度表、河源流行方向表、河源古今地名表。三曰质实,为五卷,大旨谓河水发源葱岭,西源为喀什噶尔河,西南源为叶尔羌河,又一源为河关河,三源既合,行经戈壁之北,为塔里木河。东行至罗布淖尔,而伏潜流千五百里,乐南至阿勒坦噶达素斋老流出。是为河水伏流重出之真源。四曰证古,为六卷,一曰昆仑,二曰葱岭河源,三曰于关河源,四曰北山枝河,五、六曰青海重源。五曰辨讹,为六卷,所辨为《山海经》、《史记》、《汉书》、《水经》、《郡国志》、《隋书》等著作中错讹之处。六曰纪事,为六卷,首载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末载平定青海告成太庙碑文。余则叙述河水所经各地。七曰杂录,为四卷,凡河流所经,风俗土宜,物产气候,名山胜迹,石刻神象,轶闻琐事,悉附载焉。此书图表明晰,辨说翔实,博引旁征,折衷贵当,展卷了然。

猜你喜欢

  • 书经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道光时官国子监典簿。此书以阐发义理为主,同时也兼做一些考订工作。本书在开首辨正《书序》时说,孔子序《诗》、《书》,不过是在删订之后,叙其篇次,

  • 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

    四十卷。宋魏仲举编。魏仲举,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书前题庆元六年(1200)刻于家塾。首列评论、诂训、音释、诸儒名氏一篇,自唐燕山刘氏至颍人王氏,共一百四十八家。又附以新添集注五十家

  • 圣记百言

    一卷。意大利罗雅谷(?-1638)译。罗雅谷字味韶,耶稣会士,天启二年(1622)到澳门,两年后与意大利传教士高一志共同到山西传教,崇祯三(1630)年因徐光启召之回北京,与传教士汤若望等共同修历法,

  • 燕石集

    十五卷。元宋褧(1292-1344)撰。褧字显夫。大都(今北京)人。元泰定元年(1324)进士。累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褧博览群书,与其兄本先后入馆阁,俱有文集行世,时人称之为“二宋”。褧集为其侄

  • 千古功名镜

    十二卷;《拾遗》一卷。宋末元初吴大有(生卒年不详)撰。吴大有字勉道,号松壑,嵊县(今浙江嵊县)人。宝祐间(1253-1258)游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不报,遂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以诗

  • 伤寒直格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直格方》三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金刘完素(详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撰,伤寒类著作。《伤寒直格方》又名《伤寒直格》、《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元葛雍编。雍字仲穆,号华盖山樵,临川(今属江西)

  • 覆瓿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朱同(约1398前后在世)撰。朱同,字大同,白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附见升传末。著有《覆瓿集》。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

  • 历城县志

    十①六卷。明宋祖法修,叶承宗纂。宋祖法字允绳,新蔡县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曾任耿济、祁门知县,官至刑部主事。叶承宗字弈绳,邑人,天启七年(1627)举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临川县知县

  • 颍州府志

    十卷。清王敛福纂修。王敛福,字凝箕,一字凤山,山东诸城人,乾隆间凡两守颍郡。颍郡故属凤阳,雍正元年改为直隶州,辖颍、霍二县,十三年复改为府,辖一州五县,幅员辽阔,而久无专志之辑。王敛福来守是郡,始设局

  • 诗原

    二十五卷。清顾大申(约1662年前后在世)编,顾大申本名镛,字震雉,一字见山,华亭(今属上海)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拔擢郎中,分司夏镇河道。大申将公费节省,筑镇城,设两湖书院,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