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夏县志

江夏县志

①四卷,清马仲骏纂修。马仲骏,字澹庵,河南宜阳人,举人,官江夏知县。江夏县志,明万历以前无可考。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颜文选延邑人郭正域始修,其志不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命直省各修通志,省檄各郡县,马仲骏乃集邑中绅缙,广征博采,遂成新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抄本,分为:卷一星野、方域、沿革、山川、胜迹、城池、津梁、公署、学校、坛庙、寺观、灾祥,卷二侯王、秩官、名宦、选举、岁贡,卷三先贤、孝义、潜德、列女、倦释,卷四田赋、户口、水利、艺文。此志名宦选举等类无改易处,先贤孝义等类,以墨笔钩弋改易,间用朱笔。潜德一门,改易多为涂抹数句或一二行,其改易处,芟其末节,去浮词芜杂、不典之事、散漫无稽之语,删削殆尽,间有增益。此志卷端无序跋凡例,无修志姓氏秩官,但知县至马仲骏止,知是其所修,马仲骏无到任年月可考。志中选举,载至康熙十一年(1672)止。田赋户口,多至顺治末,灾祥至康熙十一年止。此志承万历志之后,未知是否依据旧志类目纂成书,抑或搜采近闻,重新创作。② 二十二卷,清潘宷鼎修,刘宗贤纂。潘宷鼎字宝天,号对汉,江南溧阳人,进士,官江夏知县。江夏县志自马仲骏修纂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刘朝英延教谕张希良续纂。此后四十余年,礼乐兵刑,制多改易,税粮户口,时有变迁。潘寀鼎莅任四年,延邑人刘宗贤等分任纂修。历数月而新志成。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印。据此志凡例称:旧志系以万历郭志、康熙张志为依据,其山川、疆域、土俗、民风、赋役、征徭、古迹、艺文各从其类,仍遵旧志。秩官志,旧志只载县令以下,此志以江夏为附省首邑,建置志中一切县署具备,秩官志中上官名氏,自督抚以下皆详载。此则非通例,为邑志之创建。人物志,分勋德、孝义、文章、隐逸四目,各从其类采纳,间有文行并称著,必连类及之。叙先世则不详陈事实,因有本传,述后世则不言科第,因有选举类。③ 十五卷,首一卷。清陈元京修,汪知松、陈正烈纂。陈元京,直隶易州(今河北易州)人,举人,官江夏知县,旋去职,乾隆五十七年(1792)复任。汪知松,本县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吏部主事。陈正烈,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升任同知。江夏县志自康熙六十一年(1796)县令藩宷鼎修后,六十余年未曾重修。陈元京莅任三年,延汪知松等人纂辑成书。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印。分纲分目,与潘宷鼎所修大致相同。改兵防为兵制,分人物、勋德、孝义等项,为忠臣、孝子、列女、文苑、行业、流寓、隐逸、方伎,其封藩仍沿旧志,艺文类多至三卷,有关政治、沿革、山川、名胜,固应罗列,无关于国计民生,也借方采访,登载不遗,未免冗滥。此志承潘志之后,其因革增损虽体例未能尽备,但六十余年中的典章文物,也借以存梗概。④ 八卷,首一卷。清于庭桢修,彭崧毓纂。于庭桢,江苏无锡人,副榜,官江夏知县。彭崧毓,本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云南迤西道。江夏附省治,咸丰中城陷再三,图书散失,典籍无存。同治初年,县令恩荣求得乾隆陈志残本,延邑人彭久余任编辑,未及成书恩荣去职,彭久余也离去,继任知县朱荣椿延彭崧毓纂修。以旧志芜杂,不可据为典要,但干戈甫息,文献无征,幸有旧志为底本,搜罗较易。朱荣椿旋也离任,于庭桢继知县事,书乃告成。同治八年(1869)刻印。综观全书,纲举目张,条例秩然不紊,其中删旧志星野、封建二门,艺文只载邑人著述,又附金石搜采,乃前志所未有。自郭志之后,清代邑乘,当推此志为名著。此书尚有光绪七年(1881)增补重印本和民国七年(1918)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声音表

    一卷。清任兆麟撰。兆麟原名廷麟,字文田,号心斋,又号有竹居,江苏兴化县人。大椿族弟。嘉庆元年(1796年)举孝廉方正。少承家学,博学敦行。又从长洲褚寅亮、彭绍升游,学识淹博,为王鸣盛、钱大昕所重。尚著

  • 字诂

    一卷。清黄生撰。黄生生平见“义府”。是书取曹魏张揖《字诂》以名其书。所辑多单音词,黄氏根据六书理论,分析字形,审定音读,判断通假,追溯源流,引据淹博,间用方俗口语。《四库提要》赞是书云:“于六书多所发

  • 尚书古训

    六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年)撰。丁若镛字美庸,一字颂甫,号茶山,又号与犹堂,罗州人,官至承旨。丁若镛为朝鲜李朝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丁若镛一生著述多达二百余卷,总名为《与

  • 性学举隅

    二卷。美国丁韪良(1827-1916)撰。丁韪良,字冠西,美国北长老会教士。1850年来华,1858年任美国首任驻华公使列卫廉的翻译。1869年经赫德推荐就任同文馆总教习直到1894年。1898年被聘

  • 万物真原

    一卷。意大利艾儒略(?-1649)撰。艾儒略字思及,耶稣会士,1610年抵澳门,在该地教数学,数年后到北京、上海,扬州等地传教,1625年艾儒略应邀赴福州传教,1638年因另一修道会一些成员的轻率行为

  • 切问斋集

    十六卷。清陆耀(生卒不详)撰。陆耀,字朗夫,又字青来,江苏吴江人。乾隆间举顺天乡试,授中书,累官至湖南巡抚。其为官清励勤勉,所至有绩,其学无所不通,工诗善画。集中卷一至卷三为述闻,皆居家常用知识,卷四

  • 清容居士集

    五十卷。元袁桷(1266-1327)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累官至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凡朝廷制册,勋臣碑版,多出其手。尤练习掌故,长于考据。此集共辞赋

  • 绍兴正论

    一卷。旧本题湘山樵夫撰。记述绍兴年间因不附和议而被贬谪的张浚、赵鼎、胡铨等30人事。每人略具事实,多者三四行,少者仅一二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有《绍兴正论》二卷,注云:“序称潇湘野人,不著名氏,

  • 平回志

    八卷。杨毓秀撰。杨毓秀,字子坚,诸生,终身不仕。师从龚九曾、王螺州二人同学,龚、王与左宗棠过从甚密,左宗棠与二人时有书信往还谘商。杨毓秀遂据三人往来书牍,访求事实,撰为《平定陕西回匪志》二卷、《平定甘

  • 九峰精舍辛卯集

    五卷。清王棻辑录。王棻曾主讲浙江黄岩县九峰精舍有年,此书即辑录其辛卯一年中课士之经解文章而成。共十七篇,多为长篇。其内容博赡,不拘汉、宋、元、明解经之说,颇有新意。如罗藻新“太姒为文王继室考”,此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