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图书馆排印本)。屈万里撰。此书由山东图书馆所藏原石,以今隶传录而成。共一百二十五石。其中已见于上虞罗振玉集录的有十四石。此外皆三家集拓之本所未见。开封关葆谦《字谱》也未录。可与阿维越致的书相辅而行。只是此书无原石拓本,人们无以定其真假。此书所录者,鲁诗有《周南·卷耳》至《商颂·长发》及校记等,共四十石。《尚书》从《舜典·甘誓》至《秦誓》,共六石。《周易》有《比》、《小畜》及《杂卦》共二石。《仪礼》从《士昏礼》至《特牲馈食礼》共十二石。《春秋经》从桓公五年至昭公元年,共九石。《公羊传》从桓公十一年至宣公十五年,凡八石。《论语》有《先进》以下七石。还有不知经名的以及叙记二十六石。魏正始石经,品字式的二石;又有直行式的,计《尧典》三石,《禹贡》一石,《无逸》二石,疑不能定的七石。这一百余石中足以对订经有帮助的,如鲁诗《曹风·下泉》“浸彼苞稂”,石经“浸”作“寖”,与《经典释文》同。此石下连校记,故有“曹蜉”二字,屈氏即谓《蜉蝣》之诗,误。又《大雅·文王》“厥作裸将”,石经“裸”作“灌”,正是本义。又《仪礼·聘礼》“如享礼”,石经“享”作“亨”,与其他经同。“觐予一人嘉之”,石经“嘉”作“贺”,与郑注所引今文同。《春秋·昭公元年》“秦伯之弟鍼虎”,石经“鍼”作“葴”,与《集韵》所引同。又魏石经《尧典》“敬授民时”,今本“民”作“人”,这是由于唐时避讳所改。此外俱见罗振玉之书。

猜你喜欢

  • 霜菉亭易说

    一卷。近人胡薇元撰。胡薇元字孝博,号诗船,别号玉津居士,山阴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著有玉津阁丛书二十余种。此书即其一。共解说《易》义三十九条。先罗列旧说,后附己意,其说大抵敷陈象数,旁涉名物训

  • 南宋元明僧宝传

    十五卷。清代释自融(1615-1691)撰。门人释性磊补辑。《南宋元明僧宝传》一书属于佛教僧传体书中的类传佛书,成书于清康熙三年(1664)。主要内容是记载南宋建炎元年(1127)到清顺治四年(164

  • 启札渊海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开始为四六体式,其次为四六名对,再次为四六警对,再为全篇式,再为时令类。还有起居、神祐、申诉、台照、候问、颂德、叙官、自叙诸式。也是一本俗书。

  • 四书句读释义

    十九卷。清范凝鼎撰。凝鼎字庸斋,自号磨镜居士,洪洞(今山西洪洞县北)人。生卒年不详。该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原文选用朱子所定本,每章先讲解句读,然后诠解文义。于解文义先录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

  • 德化县志

    ①十六卷,清高植纂修,沈锡三续修,罗为孝续纂。高植,字槐堂,浙江武康县人,乾隆十四年(1749)进士,十六年(1751)任德化县知县。官至松江府同知。沈锡三,浙江德清人,乾隆四十年(1775)任德化知

  • 林伯子诗草

    一卷。明林兆珂(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兆珂,字孟鸣,福建莆田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历知廉州、安庆。有《毛诗多识编》,已著录。此集本名《挈明草》。其题曰林伯子,盖其序

  • 杂俎

    十卷。明刘凤(生卒年不详)撰。刘凤著有《续吴中先贤赞》。本书分八类,即元览、稽度、地员、兵谋、藻览、原化、问水、词令。刘凤为文,好刺取隐僻以为奇。故此书皆摘录古书字句以备剽剟。或注出典,或不注出典,亦

  • 元居集

    九卷。附《哀荣录》一卷。明李春熙(约1613年前后在世)撰。李春熙,字皞如,号泰阶,福建建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著有《尧居集》。是集凡九卷,诗五卷,文四卷

  • 孔子家语注

    八卷。明何孟春(详见《何文简疏议》)撰。《孔子家语》原书二十七卷,《汉书·艺文志》曾著录,久佚。今本十卷,系三国魏王肃收集和伪造,其注亦系肃所作。此本明代罕传,崇祯以前,明人无见此旧本者。至崇祯末,毛

  • 邻水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曾灿奎修,甘家斌纂。曾灿奎,贵筑人,曾任邻水县知县。甘家斌,邑人,曾任大理寺卿。邻水县志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县令徐枝芳创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县令陈觐光、道光元年(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