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果蠃转语记

果蠃转语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瑶田(1725-1814)初名易,字瑶田,以字行;后更名易田,又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选授太仓州学正。从师方粹然,又与戴震、金榜同学于江永。为学长于旁搜曲证,对古名物多所考订。尚著《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十卷、《九谷考》四卷、《释宫小记》一卷等十多种。程氏《通艺录》载《果蠃转语考》之目而无书。尹石公得稿本于北京,经陈慎登、方景略校勘,洪泽复校,收入《安徽丛书》第二集。卷末有王念孙跋语,称此书“为训诂家未尝有之书,亦不可无之书也”,其推崇至矣。《果蠃转语记》曰:“双声叠韵之不可为典要,而唯变所适也。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形不相似,而天下之人皆得以是声形之,亦遂靡或弗似也。姑以所云‘果蠃’者推广言之。”程氏认为双声叠韵是经常变动的,其字形与字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的命名,往往与物的形状有关,物虽不同,只要形状相同相似,其称名往往相同,出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现象,而“声随形命、字依声立”,于是“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比如瓜果之类叫作‘果蠃’,《诗·豳风·东山》:“果蠃之实,亦施于宇。”字亦作“果蓏”、“楼”、“括楼”;与瓜果形状相似的细腰蜂也叫“果蠃”,《尔雅·释虫》:“果蠃,蒲卢。”注:“即细腰蜂也。”《诗·小雅·小宛》作“蜾蠃”。“果蠃”字又变为“咕蝼”、“蝼蛄”、“蒲卢”等。程氏是要借“果蠃”这个词来阐发音义通转的道理和事物命名的规律。所论虽不尽是,但他所谈到的现象是存在的,对这类词的归纳和阐发,对于探求事物称名的根据,以及说明某些词语之间的关系还是深有启发的。该书共搜辑二百多个与“果蠃”一词有关系的词,用音义通转理论,阐发它们之间的关系,“凡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绝代别国之异语方言,由经典之所载,以至俚巷之歌谣,苟为双声叠韵之转者,无不触类旁通”(《中国训诂学史》)。其书所以名“转语”,本于扬雄《方言》,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一个语词音转而孳乳变化成的另一些语词,《方言》称为转语。清戴震曾作《转语》二十章。《果蠃转语记》收在《安徽丛书》第二集,书末附近代洪汝闿《校记》一卷。

猜你喜欢

  • 抱冲斋石刻

    十二卷 清斌良辑。此帖收赵孟頫书四卷,董其昌书七卷。成亲王永瑆及潘弈、钱泳书共一卷。赵书八种,为《圣主得贤臣颂》、《道德经》、《唯识论序》、《昼锦堂记》、《不自弃文》、《陋室铭》、尺犊三通、《赠麻衣道

  • 仪礼蒙求

    二卷。清唐仲冕(?-1827)撰。仲冕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县(今湖南省东北部)人。乾隆甲午(1774年)举人,癸丑(1793年)进士,知荆溪县,累官陕西布政使,权巡抚,所至之处有惠政,尤其喜欢修治

  • 孝经疑问

    一卷。明姚舜牧(1543-1622)撰。舜牧,详见《易经疑问》条。该书认为,《孝经》语意联贯,不应分章,尤其不宜立章名。因全部删去。其诠释之文皆老生常谈,无新意。该书亦认为经文多出汉儒附会,或有义不接

  • 子华子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约前380一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

  • 滇考

    二卷。清冯甦撰。冯甦(1628-1692),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县人。他在顺治年间中进士,曾任云南永昌军民府推官,以后又被提升为广东巡抚、刑部侍郎。《滇考》就是他在任推官期间于康熙四年(1665年

  • 狮山掌录

    二十八卷。明吴之俊(生卒年不详)撰。吴之俊字彦章,号芝房。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武强县知县。本书纂辑故实,每卷标目,都喜为新异。全书分二十六类。即甄元、控舆、挈壶、采真、测符、提灵、综掖、纬阀、襄奁、延

  • 滁州续志

    二卷。清王赐魁修,李如梓等纂。王赐魁,字瀛生,清辽东人,官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来任滁州知州。李如梓,郡人,候选训导。王赐魁,奉檄接辑志书,补所未尽,延李如梓主其事,及诸绅各证所知,加以参订,补

  • 西泠五布衣遗著

    五种,二十二卷。清丁丙(详见《武林掌故丛编》)。丛书收丁丙乡人先哲诗文著作五种:吴颖芳《临江乡人诗》四卷《拾遗》一卷、丁敬《砚林诗集》四卷《拾遗》一卷《印款》一卷、金农《冬心先生集》四卷《续集》一卷《

  • 瞻衮堂文集

    十卷。清袁钧(约为乾隆间人)撰。袁钧字秉园,号陶轩,一号西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袁钧生有异禀,七岁能诗,其诗被秀水郑虎文所赞赏,后收为徒。二十补县学生员,三十五试擢高等食廪饩,旋受知于学使仪征阮元

  • 涧于文集

    二卷。清张佩纶(1848-1903)撰。张佩纶,直隶丰润(今河北)人,同治进士,以编修大考擢侍讲,累迁辽副都御史,后以会办福建海疆事,兵败落职,曾参与庚子议和,赏四品京堂,称疾不出。佩纶论文称“近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