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杜诗论文

杜诗论文

五十六卷。清吴见思撰。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据本书凡例,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为杜诗论事,而此编唯诠释作意,故谓之《杜诗论文》。其实,笺注典故,目的在以明文义。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两者关联不甚紧密,故本书题旨尚显不清。又见集中所论之文,多为敷衍。即以开卷为例:《望岳诗》“齐鲁青未了”句,正极写“望”字,其注却说:行至于齐,初见岱色,及行至于鲁,岱色依然,故曰“青未了”。《过宋员外之间旧庄》诗,杜甫自注云:“员外季弟执金吾,见知于代”,故有下句。其语已明;本书却注为:“落到执金吾结”。如此之类,颇嫌于琐碎、词费。《重题郑氏东亭》诗“华亭入翠微”句,《尔雅》说山未及上曰翠微,古有明训;本书却注为:“山曰翠微,秋山也”。如此之类,考证也多未详。本书由《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予以介绍,未见通行本。

猜你喜欢

  • 古赋题

    十卷,后集五卷。旧本题天历已巳古雍刘氏翠岩家塾识。约为元仁宗时所刊。但刘氏名字生平皆不可考。书前有撰者自序云:“宇宙间事物皆可赋,然群书不能遍观而历考也。文场寸晷,未免有望洋之叹。今于经、史、子、集类

  • 三正考

    二卷。清吴鼐(详见《易象约言》)撰。此书为研究《春秋》历法所作。《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汉晋诸儒皆以为周正,至唐刘知几《史通》始提出用夏正之说。宋代大儒程颐因《论语》载有孔子“行夏之时”一语,遂提出

  • 传经表

    一卷,附《通经表》一卷。清洪亮吉(详见《毛诗天文考》)撰。书成于乾隆四十六年洪亮吉在陕西巡抚毕沅幕府之时,大约是毕沅嘱其代撰,因此原叙即署毕沅的名字。章氏式训堂丛书因之标作“毕沅撰”,不妥。现从其本集

  • 范鼎卿先生所著书三种

    七卷。清末民国初范寿铭撰。范寿铭字鼎卿,山阴(今属山西省)人。喜金石学,搜罗至广,并详加考证,各为题跋。范寿铭生前未及整理刊印,死后,由顾燮光为之整理而成三种:《循园金石文字跋尾》二卷附《缀学堂河朔碑

  •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

  • 柴辟亭读书记

    一卷。清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沈涛字西雝,嘉庆十五年(1811)举人,咸丰初年任江西监法道,著有《常山贞石志》、《说文古本考》。是书乃沈涛读书笔记,内容多为考证、订伪,较为繁杂,属杂学考证类。版本有《

  • 小匏庵诗话

    十卷。清吴仰贤撰。吴仰贤生卒年不详,字牧驺,别号小匏庵。浙江嘉兴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至观察。著有《小匏庵诗集》。是集卷首有光绪八年(1882)俞樾《序》。所论

  • 元氏长庆集

    六十卷。《补遗》六卷。唐元稹(779-831)撰。元稹,字微之,又一字威明,河南(河南洛阳)人。自幼聪明好学,在逆境中发愤读书,九岁即能属文,贞元九年(793)仅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中

  • 周易何氏解

    一卷。辑佚书,魏何晏撰,清马国翰辑。何晏崇虚无,尚清谈,官至尚书。其《易》注多不足取,管辂称何晏《易》注美而多伪,甚是。今存玉函山房本。

  • 古今善言

    一卷。东晋南朝时范泰(?-428)撰。泰字伯伦,顺阳(今属河南省)人。初仕晋,为太学博士,后入宋,任金紫光禄大夫,元嘉三年(426),进侍中,国子祭酒等职。据《南史·范泰传》载,泰一生博览篇籍,好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