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四卷。清蒋起龙纂修。蒋起龙,广西桂林府全州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四十三年(1704)任夏县知县。其志创修于明弘治年间知县姜淡,一修于嘉靖间知县钟恕,二修于万历间知县高奎,三修于康熙十一年
四卷。清段松苓撰。段松苓,字赤亭,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境)人。段松苓与朱文藻同以诸生专治金石之学见知于士林。阮元搜集和编撰《山左金石志》时,段松苓即担任编辑之事。益都古为山东青州府治,自汉代以来,世为北
一卷。明朱朝瑛(约1640年前后在世)撰,朝瑛字康流,号美之,浙江海宁人。生卒年均不详。崇祯年间进士,官至制司主事。著有《读七经略记》、《累衍杂述》、《正谊堂稿》、《金陵游草》等书。该编共包括古今体诗
一卷。清徐昭华(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徐昭华,字亦为昭华,另一说字伊璧,号兰痴,浙江上虞人,生卒年均不详。嫁骆加采为妻。工楷隶,善丹青。其父徐咸清与毛奇龄友善,奇龄暮年家居,徐昭华从其学诗,称女弟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明史·艺文志》亦未著录。按书中称其十世祖名稷,曾祖名庆,祖名耘,父名熙,则此书当为嘉靖间鄞人丰坊所作。其生平见《古易世学》。丰坊平生好作伪书,妄谬万端,一直为世人所诟詈。然其于书
四卷。一名《成都理乱记》。宋句延庆撰。句延庆,字昌裔,籍贯不详,曾任荣州应灵县令。《锦里耆旧传》记载王氏,孟氏占据蜀地之事。《宋史·艺文志》记此书共八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记载:“开宝三年,秘书丞刘蔚
一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此书成于至元七年(1347),约一万字。朱氏鉴于宋代编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所载,均以成药治病,不论病源,只于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只记用于所患证候,各
①三十五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该书库书题为《增修东莱书说》,与《天禄琳琅书目》续编著录宋刊巾箱本同。《总目》题作《书说》,与库书不相应,与宋刊本亦不符。《东莱书说》原仅十卷,说解《尚书》,
一册。不著撰人名氏。其中有王念孙、许瀚校语多处。详核是书,乃是丁履恒《形声类篇》的稿本。与大亭山馆刊本《形声类篇》相较,是书仅有前四卷:卷一形声部分篇,卷二形声通合篇,卷三论入声分部,卷四形声余论;没
四卷。明俞邦时(生卒年不详)撰。俞邦时号敬轩,新昌(今属浙江)人。此书名曰“一书”,其意是以“一”为本。第一卷曰《元卷》,又分为《一元》、《两仪》、《三才》、《四象》。第二卷曰《副卷》,又分为《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