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补注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赵汸尊其师黄泽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注则宗杜预。《左传》有所不及者,以《公》、《穀》二传通之;杜所不及者,以陈傅良《左传章旨》通之。此书即是采陈傅良之说以补杜氏《集解》之未及。赵氏认为,杜预偏于《左传》,陈傅良则偏于《穀梁》,如果用陈氏之长以补杜氏之短,用《公》、《穀》之是以救《左传》之非,则双方皆可得笔削义例。触类旁通,传注得失、辨释悉当。不但有补于杜注,有功于《左传》,即孔子不言之旨,亦灼然可见。其《自序》云:“《左氏》于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赴告之情,策书之体亦一二有见焉,则其事与文庶乎有考矣。其失在不知以笔削见义。《公羊》、《穀梁》以书不书发人,不可谓无所受者,然不知其文则史也。夫得其事究其文而义有不通者有之,未有不得其事不究其文而能通其义者。故三传得失虽殊,而学《春秋》者必自《左传》始。”赵汸因其师黄泽《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若基本原脉络,则尽在《左传》”之教,乃取《左传注》诸书读之,“数年然后知鲁史旧章犹赖《左氏》存其梗概。……又十余年,又知三传而后,说《春秋》惟杜元凯、陈君举为有据依。”此书与其《集传》,在宋元皆为用力较勤之作。现存元至正二十年刻、明弘治六年重修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玉玲珑阁丛刻本。

十二卷。清沈钦韩(1775-1831)撰。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丁卯(1807)举人,安徽宁国县训导。淹通经史,尤长于训诂考证,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左传地名补注》、《韩集补注》、《王荆公诗集李璧注勘误补正》、《王荆公文集注》、《苏诗查注补正》、《范石湖诗集注》、《幼学堂文稿》、《读金石萃编条记》等。《春秋左氏传补注》主要在于订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中的舛失。自序称此书发明《左传》婉约之旨,胪陈典章之要,象纬堪舆之细碎,也附见于其中,注疏之谬,各见于卷内。此书以考证见长,对治《左传》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功顺堂丛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切韵指南

    见“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 瓜洲续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于树滋纂。于树滋(1856-1938),字德甫,号遁叟,别号东轩老人,瓜洲人,寄籍仪征。清末秀才。著有《瓜洲伊娄河棹歌》、《遁叟古稀寿辰唱和集》、《遁叟璧水重游唱和集》、《呻吟集》等

  • 小墙东斋诗草

    一册。不分卷。清王伊(?-1908)撰。王伊,字聘三,号影石,江苏常熟人。诸生。其人勤学励行,淡于名利;为诗文苦心锤炼,绝不苟作。本书系作者生前手订,卒后门人徐凤标印行;所载分体不分卷。其生前友善俞钟

  • 春秋非左

    二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人,明代经学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累迁户科给事中,以浮燥降官宜兴县丞,移知江阴县,考下下,再降,遂挂冠归。杜门著述,

  • 春秋集传

    十六卷。清汪绂(详见《周易诠义》)撰。汪绂是清代著名学者,学术宗宋代五子,著作很多。《春秋集传》折衷四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安国《春秋传》),以己意加以评断去取。在自叙中说,他对四传

  • 补阙肘后百一方

    见《肘后备急方》。

  • 老子新解

    见苏辙《道德经解》。

  • 青崖集

    五卷。元魏初(1232-1292)撰。初字大初,一作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东)人。元世祖时为国史院编修,拜监察御史。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史称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四

  • 东涧集

    一卷。宋汤汉撰。汤汉,字伯纪,号东涧,安仁(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以荐授信州教授,度宗时官至工部尚书,谥文清。事迹载于《宋史·儒林传》。史称汤汉有文集六十卷,然至清末只有所编《妙绝古今》并有传本,

  • 文子

    二卷。战国时文子(生卒年不详)撰。文子其人,姓名与事迹均不详。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书已亡佚),据《史记》及南朝宋斐骃《史记集解》所载,将计然、文子二人合而为一,于是便有文子姓辛名钘,号计然,葵邱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