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章句

春秋左氏传章句

一卷。魏董遇撰,清马国翰辑。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建安初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黄初中出为郡守。魏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数年后病卒。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又据《魏略》说,遇初善治《老子》,为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由是传者颇少。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说,魏大司农董遇注解《左氏传》,又说“董遇章句三十卷”。《隋书·经籍志》也著录《春秋左氏传》三十卷,两《唐志》同,是其书在隋唐之世尚传于世。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从隋唐间诸家所引辑得十条,合为一卷,虽难窥董遇章句之全貌,但也很珍贵。魏晋以来,学者治《左传》者多朋于贾(逵)、服(虔)而非杜氏(预),从董遇《春秋左氏传章句》仅存的几条佚文看,也表现了这一倾向。

一卷。汉刘歆(?一23)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刘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子,西汉著名学者。汉成帝河平中,与父向总校群书。刘向死,歆为中垒校尉,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编成《七略》,对经籍目录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歆还建议设《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博士,受到今文经学家们的激烈反对。王莽建立新政权,歆任国师,后因参与谋杀王莽,事败自杀。刘歆博学多闻,好古敏求,在今文经学一统天下的时代,他力倡古学,从此开始了经学史的今古文学之争。据《汉书》本传记载:“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在刘歆之前,《左传》在经师儒生眼中没有地位;从刘歆开始,《左传》才受到学者的重视。《春秋左氏传章句》不见于隋志著录,但《经典释文》、《五经正义》、《路史》中有所引用,其依据不得而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得二十条佚文。当时刘歆与博士们关于《左传》的争论焦点,是《左传》究竟是否“传《春秋》”的问题。《汉书》本传说他“引传文以解经”,坚信《左传》与《公羊》、《穀梁》二传具有同等的地位。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说“刘子骏创通大义”,即阐述经传的褒贬义例。可知他虽然提倡古学,但仍然一本今文家深求大义的学风。事实上,《春秋》三传解经方法各有侧重,《公羊》、《穀梁》二传重义例,而《左传》明史事,如果以《公羊》、《穀梁》二传的思维定势来解释《左传》,往往扞格不通,所以刘歆受到人们的批评。而《左传》的成书问题长期没有定论,加之刘歆与《左传》的密切关系,又使他成为后人怀疑的对象。自宋代林栗疑《左传》的“君子曰”为刘歆之辞,到清代今文学者刘逢禄、康有为指刘歆为《左传》的伪作者,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清末学者章炳麟、刘师培从古文学家角度出发,否定了刘歆作伪说。现代学者钱穆撰《刘向歆父子年表》,以坚实的证据肯定了《左传》不是刘歆的伪作,从而基本上解决了这一历史公案。

猜你喜欢

  • 女直考

    ①一卷。附《朵颜三卫考》一卷。原题天都山臣撰、武林翁业阅。真实姓名不详。《女直考》一书专门记载建州女真的祖先猛哥帖木儿的一些遗事,对建州女真早期的发展、猛哥帖木儿与明朝的关系、明朝边臣对猛哥帖木儿的一

  • 循良前传约编

    四卷。清张先岳撰。张先岳字北拱,晋江(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又名《历代名吏传》,主要从正史中辑录历代循吏良吏事迹,按年代先后编排而成,偶有录自他书者。传后有论断,亦多循旧传,而无新意。

  • 穆参军集

    三卷。附录《遗事》一卷。宋穆修(979-1032)撰。穆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北宋散文家。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曾任泰州司理参军,颍州、蔡州文学参军。穆参军集共有诗五十六首,文二十篇。穆修

  • 汉滨集

    十六卷。宋王之望(?-1170)撰。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襄阳)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教授处州,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提升为参知政事,劳师江淮。乾道

  • 文史通义内篇

    七卷;外篇,三卷,清章学诚撰。作者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见前《文史通义》条。《文史通义》一书系历年积累而成。就其全集考之,乾隆四十八年创作内篇《言公》上、中、下三篇,《诗教》上、下二篇;又作五篇,共计得十

  • 雅安书屋诗集

    四卷。《文集》二卷。《赠言录》一卷。清汪撰。汪,生卒年不详,字雅安,安徽歙县人,同县程鼎调之继妻。清代文学家。幼从黄秋平学诗词,刻苦钻研,遂工诗文,善词赋。性好读书,勤于著述。其诗冲和淡雅,言简意赅,

  • 照世怀

    四卷。题酌元亨主人编次,前有吴山谐野道人序。酌元亨主人及谐野道人的真实名姓皆无考。根据序中内容,可知作者与丁耀亢、李渔同时,成书年代约在清初顺治至康熙年间。该书为小说集,四卷分别为四篇故事,标为四回,

  • 审视瑶函

    六卷。明傅允科(生卒年不详)撰。傅允科,字仁宇,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善医,以眼科名世。此书又名《眼科大全》,成于明末,由傅允科父子两代完成。其子傅国栋,字维藩,为南京医院侍直御医,继父业辑成此书

  • 急救仙方

    六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辑自《永乐大典》,断为宋代之作。此书卷一为背疮治法,对莲子发、蜂窠发、散走流注发、肾俞发、肾俞双发及胛痈、右搭肩发、左搭肩发、对心发及发背两头等诸名目一一讨论,各论其证之形

  • 来仲楼法书

    十卷。明董镐(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董镐,字彦京,董其昌之从孙。此帖所收小楷,多为董其昌中年笔,且皆经董氏自选,尤其工秀,为董书之精品,摹刻也很严谨。此帖刻成于天启二年(1623),有明华亭董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