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表忠记
十卷。明钱士升撰。士升生平事迹见《周易揆》条。该书专记明惠帝建文之难中死难诸臣的情况。首列亲臣,次殉难、死义、死事、死战、从亡、隐遁、后死、三不忠,正伪。每类之中又附载表忠祠碑记。有崇祯胡氏十竹斋刻本,明末刻本两种,现藏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部。
十卷。明钱士升撰。士升生平事迹见《周易揆》条。该书专记明惠帝建文之难中死难诸臣的情况。首列亲臣,次殉难、死义、死事、死战、从亡、隐遁、后死、三不忠,正伪。每类之中又附载表忠祠碑记。有崇祯胡氏十竹斋刻本,明末刻本两种,现藏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部。
十三卷。清任启运(1670-1744)撰。启运字翼圣,居近古钓台,也称钓台先生。江苏荆溪(今宜兴)人。雍正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时历官中允、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官至宗人府府丞。精理学,宗朱熹
见《素问直解》。
四卷。清奎俊等奉敕修。奎俊,满洲正白旗监生,官至山西、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吏部尚书。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一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佩带印钥而列衔是书之首。是书第一卷为建置衙门、添裁员役、堂司三
一卷。元吾邱衍(1272?-1311)撰。邱衍字子行,号竹房,又号竹素,人称贞白先生,亦称吾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不仕,授徒以终。通经史百家之言,工篆籀,精文字音韵之学。著作尚有《续古篆韵》、
十卷。清胡浚源(生卒年不详)撰。胡浚源,号乙灯,分宁人。胡氏是在王逊直同侄带存所注《楚辞评注》十卷本后,随阅随批而成此书。本书卷首内容顺序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胡氏自序,王逊直《旧目录序》,胡
①明李思启纂修。李思启,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进士,官襄阳知县。县故无志,诸事皆附丽郡志。明天顺中县人张炜始创县志,其后县人冯舜臣继事纂述。县中文献始稍称备,其书今皆不传,此后继起无人。县为郡首
一卷。近代徐绍桢(生卒年未详)撰。绍桢字固卿,广东番禺人。清末举人。官江宁候补道。是书系解释六书之作,仅就许氏《说文叙》的说解,括其大旨,依六书次第加以论说。并未博引古今各家之说,列其同异,辨其是非,
六十卷。唐代释智俨(602-668)撰。智俨,俗姓赵,今甘肃省天水人。十二岁时由父母交给法顺教诲。十四岁时正式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戒。一生参佛弘法,声名远扬,有“神用清越,振绩京皋”(《续高僧传·法
五十六卷。姚思廉(557-637)、姚察(533-606)撰。姚思廉,唐初史学家,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姚察是姚思廉的父亲,字伯审。在陈任吏部尚书,在隋做秘书丞,撰梁、陈二史,未成而卒。
五卷。清刘元龙撰。刘元龙字凝焉,饶阳人。此编前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自序,又有雍正元年(1723)补序。其书先成三卷,刊于江南,后来又续增二卷,所以有二个序。刘元龙自称经历三十年才成书。首卷以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