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谈
二卷。清代奕赓撰。此书记载内容除了清廷遗事、琐谈外,主要以记载清代朝政公规、章服制度、礼贤下士的事例、会典、通礼等为主,书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书中考证较为详尽,是了解清宫廷生活、朝政始末等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版本不详。
二卷。清代奕赓撰。此书记载内容除了清廷遗事、琐谈外,主要以记载清代朝政公规、章服制度、礼贤下士的事例、会典、通礼等为主,书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书中考证较为详尽,是了解清宫廷生活、朝政始末等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版本不详。
十卷。不著撰人。据考此书为明俞弁撰。俞弁字子容,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爱好论医,集历代掌故逸闻,撰成此书。卷一原医,载述古今良医、医书等。卷二论古今名医。卷三论医理等。卷四阐释名词术语。卷五谈养生之
十二卷。明杨思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杨思本(一作忍本),字因之,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无考。著有《笔史》。是集凡十二卷。首为《释道十笺》一卷。中佚二篇,已非完本。其中如《形神篇》“君子
八卷,清杨楚枝修,郭正嘉纂。杨楚枝,云南太和人,举人,康熙二十八年(1763)任知县。郭正嘉,翁源人,贡生。明万历间县令姜子贞始创县志,至康熙间,五度踵修。此志乾隆间郭正嘉属稿草创,杨楚枝复加采访,按
① 五卷。清毛奇龄撰,门人章大来、楼宅中、朱樟、陈佑及其子远宗与侄文辉编定。此书立说异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归宗刘宗周,主慎独之说。毛氏恃才好辩,持论难免偏颇,此书也不例外。书后附有其门人子侄之解说
二卷。王柏(1197-1274)撰。王柏字会之,初号长啸,后改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朱熹三传弟子。宋理宗时为丽正、上蔡两书院师,后为国子祭酒。死后朝廷给予谥号文宪、列享两庑的褒扬。
三卷。清张金吾(详见《爱日精庐遗稿》)撰。本书孙原湘、李兆洛序,作于道光丙戌年,又有黄廷鉴序,写于道光乙未。廷鉴是金吾老师,其序是本书刊印时所撰,其时金吾已辞世。书前列有《夏陈君子准论五经博士书》以及
八卷。明杨德周(约1614前后在世)编。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历官古田、高唐县知县。本编摘诗家之论杜诗者为第一编,即以蔡梦弼《草堂诗话》之意,推而广之。
① 三卷。《补遗》一卷。清孙之騄编。其生卒年不详。之騄字子骏,号晴川,又号南漳子。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清代著名学者。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教谕。性耿介,博学好古,尤专经学。著述颇丰,除编有《别本尚
见《黄帝阴符经》。
八卷。元舒頔(1304-1377)撰。頔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人。顺帝至元三年(1337)被江东宪使辟为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后归隐山中。明初屡召不出。名所居为贞素斋。所著有《古淡稿》、《华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