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拜经楼丛书

拜经楼丛书

三十一种,九十八卷。清吴骞辑刊,清朱记荣重刊。吴骞字槎客,一字兔林,浙江海宁州(今浙江海宁西南)人。贡生出身,笃嗜典籍,喜刊古书,遇善本书则倾囊购之,家藏书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夕展诵。能画工诗,嘉庆间卒,年八十一,有《拜经楼诗文集》传世。朱记荣字懋之,号槐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贩鬻书籍为业,光绪间侨居松江,筑槐庐以藏书,曾辑刊《槐庐丛书》、《校经山房丛书》等,有《金石全例》行世。吴骞初刊《愚谷丛书》,并无总目,仅收《谢宣城诗集》、《谗书》、《拜经楼诗话》三种,后来随得随刊,均成于乾嘉之际,并无《拜经楼丛书》之名。至光绪年间,朱记荣重加编定,方定名为《拜经楼丛书》,共十种,加上原来陆续刊行者,共达三十一种,主要有《陶靖节先生诗》、《谢宣城诗》、《国山碑考》、《诗谱补亡后订》、《桃溪客语》、《拙政园诗集》等等。丛书所收各书以诗文集及诗文评为主,崇尚风雅,颇具别裁,非为钞撮成书、拾人牙慧者可比,受到学界推崇。主要通行本有清乾嘉间海昌吴氏刊本《拜经楼丛书》(一名《愚谷丛书》)、清光绪十一年会稽章氏鄂渚刊本《重刊拜经楼丛书七种》、清光绪二十年(1894)吴县朱氏校经堂刊本《重校拜经楼丛书十种》、民国初上海博古斋汇辑影印本《拜经楼丛书三十种》等。

猜你喜欢

  • 秋槎杂记内篇

    四卷。清刘履恂(1738一1795)撰。履恂字迪九,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乾隆丙午举人,用为儒学教授。除本书外,还著有《秋槎札记》一卷。本书有履恂后序,时在乾隆壬子年,后来毁于火灾。其子刘宝树重新加

  • 倩影楼遗稿

    诗一卷。词一卷。清陆蒨(?-1853)撰。陆蒨,生卒年不详,字芝仙,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盐大使谢士俊之妻。后为谗言中伤,毁稿归返江苏老家,于咸丰三年(1853)殉难。此书有同治二年(1862)浙西程

  • 桓公世论

    见《世要论》。

  • 运甓轩文集

    八卷。清陶士契(生卒年不详)撰。陶士契字伦,号稽山,湖南宁乡人。雍正年间进士,历官江南太平府、湖北汉阳府、河南南阳府知府。该集共八卷,第一卷为经说,第二三卷为序,第四卷为传记,第五六卷为表志铭诔,第七

  • 不易心堂诗集

    一卷。清吴獬撰。吴獬诗写性灵,无所宗主。卷中五古如《适意》、《堕牙》;七古如《刻刘宅竹上》、《吊李武生》、《九日同王梅二同年登高》、《戏赠王梅二同年》、《汉口喜谒峦丹阶》、《为张伯琴题魏午庄制府洞庭归

  • 韵学大成

    ① 十二卷。又称《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明李攀龙撰,唐顺之校正。李攀龙字于麟,济南人。以诗名于时,尚著《沧溟集》、《古今诗删》等书。是书为学者作诗检韵脚查故实而撰,按平水韵编次,兼注《广韵》韵部于下

  • 日涉编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

  • 周易姚氏注

    一卷。辑佚书,吴姚信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姚信字德璠,吴兴人,官至吴太常卿(《七录》云字元直),其事不见于《三国志》。此书据《经典释文·叙录》为十卷,《七录》作十二卷。《隋书·经籍

  • 无事为福斋随笔

    二卷。清代韩泰华(生卒年不详)撰。韩泰华字小亭,钱塘(浙江杭州)人,道光时官居潼关道。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例,也未分类,所记涉及面广,有金石、版本、掌故、地理、名人逸事、方言俗语、诗文典籍考证

  • 周官总义职方氏注

    一卷。宋易祓撰。易祓另有《周易总义》,已著录。宋赵希弁《读书附志》载易氏《周官总义》三十卷,且云许仪序刻于衡阳,此本今不传。清乾隆时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裒合《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