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成都县志

成都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王泰云修,衷以埙纂。王泰云,字春谷,安徽南陵人,嘉庆十六年(1811)任成都县知县。衷以埙,字声元,号雅堂,南昌人,乾隆进士,曾任四川乐山、巴县知县,著有《留耕堂文稿、《诗稿》。《成都县志》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共六卷首一卷。分为:卷,星野、星图、表、沿革、疆域、形势、山川、赋口、田赋、堤堰、城池、关隘、津梁、古迹、公署、学校、祀典、祠庙、风俗、兵制、驿传。卷二,寺观、盐法、茶法、钱法、蠲政、职官、政绩、选举、封荫。卷三,人物。卷四至卷五,艺文。卷六,经籍、历代纪事、金石、物产、祥异、纪闻外纪。此志取之通志者十之三,得之采访者十之五,捃摭名人之记述者十之二。综观全编,繁简得当,叙述得法,不愧为名家手笔。该志尚有咸丰十年(1860)补刻本。

猜你喜欢

  • 情史

    二十四卷。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题“江南詹詹外史评辑”,实为冯梦龙(见《春秋衡库》)编撰。明代笔记小说集。《情史》顾名思义,是写人情的书,上起夏商周,下至明代,汇集了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

  • 古文尚书冤词

    八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今文《尚书》二十九篇,由伏生所传;古文《尚书》四十五篇,得于孔子故宅壁中。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

  • 警世奇观

    十八帙(残)。目录下题“古闽龙钟道人汇辑,豫金呵呵道人校阅”。封面题“博古斋评点小说”。编选者不知何人。话本小说选集,目有十八帙,残本存第一、二、三、四、六、九、十、十一、十二帙。坊刻小本博古斋编订的

  • 六书长笺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

  • 因柳阁词钞

    二卷。清焦廷琥撰。生卒年未详。焦廷琥有《尚书伸孔篇》。是编大题《因柳阁词钞》,小题《对花词》。据其自述,养病村居,启椟检得《花间集》、《花庵》诸词选,诵而爱之,间伤其体,故名曰《对花词》也。其小令时有

  • 白云村集

    八卷。清李澄中(1629-1700)撰。李澄中,字谓清,号雷田,又号渔村,山东诸城人。少年聪颖,弱冠为诸生,每试必冠。康熙十八年(1679)试中“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又充《明史》纂修官,历充云

  • 乳源县志

    十二卷。清裘秉钫纂修,庞玮纂。裘秉钫,浙江富阳人,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万历间韶州推官黄华秀。顺治十八年(1661),裘秉钫莅任,适奉上行文咨取列郡山川名胜,汇成《东粤大观》

  • 右编

    四十卷。明唐顺之编。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曾与总督胡宗宪协谋平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唐顺之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至弧矢

  • 甄异传

    三卷。晋西戎主簿戴祚撰。生卒年不详。戴祚字廷之,江东(今南京广德)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七载,晋末从刘裕西征姚泓,作《西征记》。余事不详。此书《隋书·经籍志》入史部杂传类,作三卷。《新唐志·艺文志

  • 太函集

    一百二十卷。明汪道昆(1525-1593)撰。汪道昆生平详见《五车霏玉》条。是集为汪道昆诗文集。凡一百二十卷。初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其中,文一百零六卷,诗十四卷。卷首有自序及目录六卷。道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