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形声类篇

形声类篇

五卷。清丁履恒(1770-1832)撰。履恒字道久,一字若士,号东心,武进(今属江苏)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官至肥城知县。著作尚有《春秋公羊例》、《左氏通义》、《毛诗名物志》、《宛芳阁杂著》等。是书又名《说文谐声类编》,以《唐韵》合之《说文》形声,复以《说文》形声合之经典用韵。分古韵为十九部,统以十干,有分为二,有独用。第一卷形声部分篇,第二卷形声通合篇,第三卷论入声分部,第四卷形声余论,第五卷校勘。经王念孙、刘逢禄审定。王念孙定古韵二十二部,“质”“术”分为二部,且谓“质”部有去声而无平上声,“缉”、“盍”二部则并无去声。丁氏复书谓:“尊指‘祭’、‘月’别出于十九部,复出‘至、质’一部、‘缉’、‘盍’二部,心知其是,尚未重加搜讨。”道光二十九年(1849)庞大茀为之校雠,谓:“古音自顾氏以经典用韵合之《说文》谐声,分郑庠六部为十,江氏演之而加密,戴段授受相承,孔氏王氏皆有所发明,分部互有出入。以入声配隶无准,入声有正纽有反纽,今音多从正纽,古音多从反纽。戴氏《声类表》集诸家之大成,惟今音古音相间错出,为未成之书。用王氏说,别出‘缉’、‘盍’为十八部,阳类阴类各九部,以入声为枢纽,一从陆氏法言所定为正纽,一从顾、江、戴、王诸家所定为反纽。其转音之法有五:一正转,同部者是也;一递转,同音者是也;一对转,同入者是也;一旁转,相比相生者是也;一双声,同母者是也。先生所定十九部,若依王说别出‘至’、‘缉’、‘盍’三部,则与大茀所拟十八部四部分上下适合,惟次叙及入声稍异。”是书今有光绪十五年(1884)刊《大亭山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漳野文集

    八卷。明李新芳(约1538前后在世)撰。李新芳字元德,别号漳野,潞州(今山西长治)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漳野文集》。是集凡八卷。为其门人杨世卿所编。前六卷为杂文

  • 道德真经全解

    二卷。原题亳社时雍逍遥解。时雍,号逍遥,其余不详。据时雍于金正隆四年(1159)所作《道德真经全解序》中所称:“故人郤去华自真定复归于亳,出《道德全解》示仆,莫知名氏”因而知其书原非时雍所作。时雍认为

  • 吴梅村年谱

    四卷。清顾思轼(1798-1884)编。思轼字景和,号雪堂。江苏太仓人。事迹不详。谱主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明宗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至左庶子。为复社成员。南明弘

  • 春秋求故

    四卷。清余煌撰。余煌字汉卿,号星川,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以天文名家。该书以经证经,对《春秋》中的天文历法进行推勘比较,往往订正后人传习之误,持论多前人所未发。该书有一定的参

  • 至正集

    八十一卷。元许有壬撰。事迹见《圭塘小稿》条。此集原本一百卷。其弟有孚《圭塘小稿》序中称:“门生集录缮写方毕,先生捐官。犹子太常博士桢忽遭起遣,仓促之间,书籍失佚。”今本八十一卷,不知何时复正。内赋一卷

  • 权度量衡实验录

    不分卷。清吴大澂(1835-1902)撰。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金石、文字学家。同治进士,官至湖南巡抚。著有《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等书

  • 周易用初

    六卷。清杜宗岳撰。杜宗岳字镜泉,号愚谷。山东福山人。此书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独出新解为主,许多看法与前人不同,独到之处甚多。如谓每一卦内阴阳不拘,阳是君子,阴是小人,而君子有君子之用,小人

  • 翰村诗稿

    六卷。清仲昰保(?-1743)撰。仲是保字羹梅,号翰村,常熟(今浙江常熟)人,生年不详。仲昰保好诗,初学冯武(冯班侄),故其诗格律色泽皆冯氏法。康熙六十年(1721)北至益都,从赵执信,受学,故其诗运

  • 坦斋文集

    二卷。明刘三吾(约1312~约1400)撰。刘三吾,名如孙,字三吾,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元末为广西儒学副提举,明洪武十八年(1385)召为左赞善,迁翰林学士。洪武末因考试不实罪被发戍边。建

  • 续修乡宁县志

    十五卷。清冯安澜修,崔钟淦纂。冯安澜,浙江山阴人。光绪初年任乡宁知县。该志始修于安澜,稿初具,安澜去职,李义铭继任知县,遂重新删补,光绪七年(1881)告成。《续修乡宁县志》光绪七年刻本。该志全盘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