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四十二卷。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命大学士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与翰林院官员共三十人合撰,历时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原名《字典》。其编纂缘起与目的,康熙皇帝述之甚详:“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衣被后学。其传而未甚显者尚数十百家,当其编辑皆自谓毫发无憾,而后推论辄多同异。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经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会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余字书一音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引证未备者,则自经史百子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诗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罗博证,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御制康熙字典序》)其编排以明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为蓝本,共分214部,又以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部首与部中各字均按笔画排列。只是对某些字的归部有所调整,如“颍”、“颎”、“颖”、“颖”四字,《正字通》都在页部,此书则分入水、火、禾、木四部。《正字通》两部互见的字,则仅入一部,如“垔”字只入土部,“羆”字只入网部。这些改动意在突出“六书”原则,遵从《说文》以来多数字书以义符为部首的传统。收释各字的体例是:(1)以其正体为字头,如有古体则列于其后;(2)以历代韵书的反切和直音注音;(3)以《说文》、《尔雅》之类与古注释义,并以古书文句为证;(4)如有别音别义,也要一一加以注释;(5)如该字有别体、重文,也要列出。这些做法,对于查阅字的古音古义,十分方便。《四库提要》云:“每字必载古体,用《说文》例;改从隶书,用《集韵》例;兼载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用《干禄字书》例;皆缀于注后,用《复古编》例;仍从其字之偏旁,别出于诸部,用《广韵》互见例;至于增入之字,各以字画多寡,列于其数之末,则《说文》之新附、《礼部韵略》之续降例也。”这说明《康熙字典》乃是集前代字书、韵书大成之作。本书卷首有《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韵指南》,以便读者了解切音;而后是《总目》、《检字》和《辨似》,《检字》为查找疑难字而设,《辨似》供辨别笔画近似字之用。卷末附有《补遗》和《备考》,《补遗》收的是按音义可增入正集但没有增入的字,《备考》收的是无从考据的字。全书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比《字汇》、《正字通》多一万余字,少于《四声篇海》和《集韵》六七千字,以“不悖古法,亦便于楷书”为收字正字的原则。其主要缺点是,引书或引文时有错误。清代学者王引之改正二千五百八十八条,著有《字典考证》一书,可供参考。《字典》除清刻本外,常见的有上海鸿宝斋的石印本,书眉上附有篆体;商务印书馆铜版印本,书后附王引之《字典考证》;中华书局影印本,兼有书眉所附篆体及书后所附《字典考证》,使用方便。

猜你喜欢

  • 苏山集

    二十卷。明陈柏(1506-1580)撰。陈柏,字子坚,一字宪卿,号苏山,湖北沔阳(今仙桃)人。嘉靖二十九(1550)进士,授兵部主事,历郎中,以忤严嵩外补为以西副使。著有《兄南江阁诗选》、《文选》、《

  • 经义录

    六卷。清张维屏撰。维屏字子树,广东番禺人,道光二年二甲进士,官至湖北黄梅知县。此书大率引先儒成说,或附己见,或否。引毛奇龄说居多,当是其服膺所在。所论断多未当,而采摭亦浅陋。卷五录杨椿《周礼考》一篇,

  • 客话本字

    一卷。清杨恭桓撰。是书包括《客话双字》、《客话叠字》、《客话单字》、《客话源流多本中原音韵考》。搜辑清代嘉应州客方言词一千四百多条,包括单音、双音和多音词。每条先列本字,后博引古籍加以考证,侧重辨析客

  • 明十六种小传

    四卷。明江盈科撰。盈科字进士,号绿萝山人。湖广桃源(今属湖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四川提学副使。该书乃是采辑明代轶事的一部著作。内容分四纲十六目。一曰四维,分忠、孝、廉、节四目。二曰四

  • 逆耳忠言

    四卷。法兰西殷弘绪(?-1741)撰。殷弘绪字继宗,耶稣会士,康熙三十八年(1699)入中国,雍正初(1723)年到北京,死于乾隆六年(1741)。《逆耳忠言》是一部宣传耶稣教义之作,全书大意,无非是

  • 尚絅斋集

    五卷。明童冀(约1361前后在世)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1376)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

  • 小芋香馆遗集

    十二卷。清李杭(?-约1788)撰。李杭字梅生,道光间两江总督李星沅之子,江苏淮阴人。其人五岁能诗,弱冠登高第,入词林,时与京师巨公唱和,名噪一时。《小芋香馆遗集》为其弟李桓裒集,好友王柏心编校而成。

  • 双鉴楼善本书目

    四卷。清傅增湘撰。傅增湘(1872-1949),字润沅,又字沅叔,自号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曾用笔名江弇、长春室主人、书潜、清泉逸叟。四川江安人,著名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家及藏书家。自

  • 中州全韵

    一卷,明范善溱撰。范善溱字昆白,少居疁城(今江苏嘉定),长游姑苏(今江苏苏州市),或许来过北方。大概是明末人。《中州全韵》有燃藜居士序,云:“昔周宪王作南北曲百阕,脍炙人口:李献吉诗云:‘齐唱宪王新乐

  • 东巡金石录

    八卷。清崔应阶、梁鸿翥同撰。其书为乾隆六次东巡,御制碑文、题咏、勒石专集。首列编目,1-6卷,依十二年(1748)、十六年(1751)、二十一年(1756)、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