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应城县志

应城县志

八卷,清樊司铎修,吴元馨纂。樊司铎,字天木,直隶清苑(河北清苑县)人,进士,官应城知县。吴元馨,字达天,湖北襄阳人,岁贡,官应城教谕。应城自兵燹后,旧志无存,无文可考,无献可征。康熙八年(1669)樊司铎延吴元馨等,搜集四方碑记,凡残篇断简,可备掌故裨政治者,皆手录之,历三年,至十年(1671)始成书刻印。全志共八卷,卷一未分纲目,自舆图至仪礼,分十五类,卷二城池、公署、附行署等七类,赋役、附田赋等九类,卷三儒学、附学宫等十类。坛壝、寺观、兵事、武备、灾祥、恤政,各自为类,卷四秩官、附封爵等八类,卷五选举等八类,卷六循良传、师儒人物传、附名德类八类,流寓、徙籍、仙释各自为类,卷七艺文编,附文集,卷八诗集、附铎文。此志广搜博采,体例完备,分门别类八十六。唯仪礼附舆图、武备附儒学,编次殊无系统。樊司铎序称:旧志灰烬无存,又地僻不可得书,搜辑成编,粗存崖略,于县中典章文物,仅采一半。有康熙十年(1671)刻本。② 十二卷,清李可宷撰修。李可宷,字和阳,山东长山人,举人,官应城知县。康熙十年(1671)县令樊司铎修县志,二十三年(1684)知县齐国政续修未就,李可寀莅任,取樊志及齐县令所集未成稿本,补葺漫灭,芟除冗复,于雍正四年(1726)成书刻印。卷一舆地志、星野志、沿革志、山水考,卷二城池志、乡户志、风俗志,卷三职官志、礼仪志,卷四学校志,卷五粮赋志、恤政志、军旅志,卷六选举志,卷七古迹志、祠庙志、祥异志、杂志,卷八循绩志,卷九至卷十人物志,卷十一卷十二艺文志,共二十纲,七十子目。樊志沿革山水等类,考据各书,颇为详尽,此编因之。田赋、学校、职官、选举等志,历时已久,其改易及增加甚多,自康熙十年(1671)以后事,此编依类续入,间有小引,说明原委。樊志所载人物志,遗漏诡谬之处,齐令采访各类,录得姓名一篇,此志重加参证。凡旌举、节孝、儒行、宦业、文苑及武功,增入各类,共数十人。艺文志,齐令所集诗文仅二十余首,此志踵而求之。此志依据樊志、齐稿,削芜详简补辑成书。其编列次第,也较有条理。

猜你喜欢

  • 类证活人书

    二十二卷。宋朱肱(生卒年不详)撰。朱肱,字翼中(一作亦中),自号无求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进士,初官奉议郎,故后人多称朱奉议。朱肱精研《伤寒论》数十年,于大观元年(110

  • 南园后五子诗集

    二十八卷。清陈文藻等编。陈文藻里籍及生卒不详。此集所收“南园后五子”——明顺德欧大任、梁有誉、从化黎民表、南海吴旦、番禺李时行等五人之诗,凡二十八卷。其中,欧大任诗六卷、梁有誉诗五卷,吴旦诗四卷,黎民

  • 毅一子

    三卷。《外篇》一卷。杨觐柬(生卒年不详)撰,民国初年人,生平事迹待考。是书目录,卷上:一、《性道说略》,二、《伦常》,三、《明办骂行》,四、《格物》,五、《穷理》,六、《存心》,七、《养气》,八、《尽

  • 见闻记忆录

    五卷。明清之际余国桢(生卒年不详)撰。国桢字瑞人,别号劬庵,遂安(今浙江淳安)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富顺县知县。《见闻记忆录》乃是国桢入清以后居家所作,多为随笔杂录之作。在自序中,称

  • 归朴斋诗钞

    四卷。清曾纪泽(1839-1890)撰。曾纪泽生平见《曾惠敏公文集》条。是《诗钞》分戊己二集,每集分上下卷,其称戊己者,盖因甲乙丙丁诸集皆毁于火,惟近体幸存,故以名之。戊集上卷为同治以前作品,曾经其父

  • 宋东莞遗民录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

  • 书考辨

    二卷。清刘绍攽撰。刘绍攽字九畹,陕西三原人,清代学者,拔贡生,乾隆年间举鸿博及经学,曾官成都知县。此书首有刘鸣鹤的序及刘绍攽的自序,称历代《尚书》的注释,皆莫善于蔡氏,认为蔡沈《书集传》“义理精纯,持

  • 伯山全集

    四种,四十三卷。清康发祥(1788一?)撰。康发祥字瑞伯,江苏泰州人。全集所收书除《三国志补义》外,均为其诗文集。计有《伯山文钞》一卷、《伯山诗钞》十七卷(包括《癸巳集》一卷、《由庚集》七卷、《爱日集

  • 鹿洲公案

    二卷。清蓝鼎元(详见《平台纪略》)撰。记述其知普宁县时所审理案件始末,共计24篇。蓝鼎元号“鹿洲”,故名。有《鹿洲全集》本。

  • 永怀堂古注十三经

    见《十三经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