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庐州府志

庐州府志

①十三卷。明吴道明修,杜璁等纂。吴道明,字行甫,号豫斋,元城人,官河南道监察御史,明隆庆六年(1572)来任庐州府知府。杜璁,本郡人,进士,官广东佥事。庐州府志,自明景泰间,始经纂辑,其后天顺间郡守朱镛,弘治间郡守马金,复相继纂修,正德六年(1511),郡守徐钰又重加修辑,嘉靖间郡守张瀚,亦有志重修而未果。吴道明来守是郡,病府志之有阙,因延杜璁等,设局重修,始事于隆庆六年,至万历三年(1575)而志成。此志十三卷,分为二十二目,为图经、郡县表、郡县纪、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食货志、祀典志、官师表、人物表、名宦列传、乡贤列传、武将传、戚畹传、贞烈传、侨寓传、方技、仙释、寺庙、外传、杂志、艺文志,又于各目之下,或以类别分子目。此志因循旧志,体例粗备。于郡县、官师、人物,皆以表列出,年经事纬,秩然有序,亦深见卓识。其不足者,志山川则不能详其脉络,言地理则不能举其坊巷,有失志体。有明万历三年(1575)刻本。②五十四卷,图一卷。清张祥云修,孙星衍等纂。张祥云,字鞠园,福建晋江人,进士,官刑部郎中,嘉庆四年(1799)来任庐州府知府。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一字伯渊,清江苏阳湖(今并入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初授编修,历官山东督粮道。因病去职后,主持钟山书院。孙氏对经、史、文字均有研究,著作宏富,与洪亮吉齐名,家藏书称巨。乾隆四十五年(1780)应陕西巡抚毕沅之邀,参与编纂《关中胜迹图志》,随后相继纂成陕西《邠州志》、《礼泉县志》、《长安县志》、《咸宁县志》、《三水县志》。晚年又与人同纂江苏《松江府志》等。嘉庆七年(1802),内廷续修会典,檄取天下府州县志,以备采录,庐州知府张祥云,奉命重修府志,延阳湖孙星衍等主其事,期年而志成。此志盖取吴志、崇祯严志、康熙张志,参互考订,益以康熙三十五年(1696)以来,近百年之实事,赓续而成。纂修之士,多出一时名家,故此志取材宏富,叙事赅备,引征广博,考据翔实,结构严整,文亦雅洁。此志别设大事志一门,虽非志体,然纲举目张,可见一郡废兴存亡之故。有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③一百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云修,林之望、汪宗沂纂。黄云,字水臣,湖南清泉人,监生,光绪四年来任庐州府知府。林之望,原任湖北布政使。汪宗沂,字仲伊,新安人,前山西知县。黄云来守是郡,惧旧闻之放失,于是设局重修郡志,自叙谓虑“一郡之广,五属之遥,未易旁周,恐多阙漏,缓成书之岁月,勤考证于缥缃”,历时八载,始成稿本四十余册,以呈合肥李鸿章。李鸿章因以志稿畀之,嘱为酌定,至光绪十一年(1885)始编辑成书。此志取材宏富,纲罗遗佚,考核精审,于旧志之遗阙,亦多所厘正。旧志言疆域而不详坊巷、村镇,此则皆为补录;旧志山川罗列无纪,此则详其脉络,区别远近,又舆图用计里开方,沿革、职官、选举,则作表以省简牍,皆于法至善。此志别编氏族表,亦深见卓识。于淮军战事编一门,详载捻军在郡辖境内的活动,为农战史的研究提供极其真实可贵史料。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猜你喜欢

  • 乡宁县志

    ①六卷,首一卷。明焦守己纂修,清侯世爵续修。侯世爵,辽东锦州人。顺治七年(1650)任乡宁知县。其任职八月,此志增修告成。《乡宁县志》明万历二十年(1592)刻,清顺治七年(1650)增刻本。此志以旧

  • 明诏令

    二十一卷。不著撰者名氏。记载从太祖至嘉靖十八年(1539)的诏令,大概编者即为嘉靖时人。该书诏令、圣旨不分,编次庞杂。据《四库全书》存目有此书有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 易象

    二卷。清王明弼撰。王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时官至凤翔府教授。该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将本义列于前,而各敷衍数语于后,实无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绮树阁稿

    一卷。清安箕(约公元1692年前后在世)撰。安箕,字青士,山东寿光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安箕为安致远次子,安致远颇有文名,安箕承其家学,故诗文皆有矩度,只是尚未老成,问世太早的缘故。本集有诗二十八首

  • 四书随笔

    三卷。清杨树椿撰。树椿著有《读周易本义随笔》。是书《大学章句》一条,《中庸章句》三条,为一卷。《论语集注》一卷,《孟子集注》一卷。大都杂举诸说,以证书义。所引程朱说居多,此外则考证注中所引名氏,别无阐

  • 洪范论

    一卷。宋廖偁撰。廖偁为衡山(今属湖南省)人,北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进士。本书没有为《宋史·艺文志》所载录,宋以来的官、私书目,也都很少著录,只有清人朱彝尊的《经义考》载有一篇,说明此书还是有传

  • 荣宝堂诗钞

    一卷。清林玉衡(生卒年不详)撰。林玉衡,字璇南,号璇台,连平州(今广东连平)人。官训导,历任曲江、花县、龙门训导,阳山教谕,嘉应州学正,因军功加六品。林玉衡父林丰园,文词雄长岑南垂四十年,其家学渊源,

  • 话雨楼法书

    八卷。清代成亲王永瑆书,卓秉恬(1782-1855)辑刻。卓秉恬,字静远,一字海帆,四川华阳(今成都)人。嘉庆六年举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卓氏工书,且善诗词,谥文端。该法书为卓氏汇诸家之藏帖辑成。此帖

  • 耐俗轩诗集

    三卷。清申颋(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申颋,字敬立,河北永年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太仆寺丞申佳允之孙,申涵光之侄。申佳允著有《君子亭集》;申涵光著有《聪山集》,申涵光以杜甫为宗。申颋家学渊源深厚,工

  • 新语

    二卷。亦称《陆子》。汉陆贾(约前240-前170)撰。陆贾楚人,秦汉之际著名的舌辩之士,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授太中大夫。在吕后掌权期间,被免家居,孝文帝刘恒当权又重任太中大夫。西汉初两次出使南越,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