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①八卷。清陈秉直修,赵贯台纂。陈秉直,辽宁海州人,贡士出身,顺治六年(1649)任平阴知县,官至浙江布政使。赵贯台字紫垣,邑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著有《古今物连类》等。考平阴县志,创修于明正德九年知县王环,再修于嘉靖何海晏,义类粗具,为集二册,叙述简陋。陈秉直莅任后,时值兵燹之际,征求旧志,无有存者,以一邑之志,为文献所存、典章所寄,无志何以传给后人,乃集邑中博雅之士,搜辑旧乘,得其残缺,锐意修志。历数月而志稿成,康熙十三年始付梓成书。《平阴县志》顺治十一年(1654)修,康熙十三年(1673)刻本。全书八卷,分五十一目,为:卷一图经志,卷二舆地志,卷三建置志,卷四食货志,卷五官师志,卷六选举志,卷七人物志,卷八艺文志。后附明朝颂赐学官者。此志体例较旧志完备。其不足有二,一是艺文志篇幅几乎占全书一半,深觉芜杂;二是将学校入于建置门下,方伎入于人物门下,均为不伦。然其可称之处是卷末附有藏书目录和古今著述目录,为研究一邑之文献,提供检索。②四卷。清喻春林修,朱续孜纂。喻春林,江西南昌人,举人出身,嘉庆十一年(1806)任平阴知县。朱续孜,邑人,解元出身,官至砀山县知县。喻春林莅任后,见旧志残缺,板章朽坏,且邑志自康熙初重修后,距当时已一百三十余年。这期间,人物之变迁,科第之盛衰,仕宦之贤否等等,若不及时记录,何以信今而传后。正值邑中解元朱续孜家居,春林乃延其主笔削之事,并置局采访编辑,历数月而志成。《平阴县志》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此志分门设类,杂乱无序,书中记载,脱误简略。唯卷一图,由邑人张春膏绘,颇为精致。③八卷,首一卷。清李敬修纂修。李敬修,直隶保安州人,庶吉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任平阴县知县。李敬修莅任后,因山东通卷局来索邑志,旧志残缺不备,且自道光时张朴续刻后,又四十余年未有续修,敬修乃延邑中荐绅,共为采访搜集,择其要者录之,以应志局之命,恐所辑史料散失,故取旧志为蓝本,分析合并,以新采各事,附之于后。历一年多而告竣。《平阴县志》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此志只列细目,不举纲要,虽不详备,且多重复,然已远胜前志。

猜你喜欢

  • 芝坛集

    二卷。清张鹏翼(1633-1715)撰。张鹏翼,字蜚子,晚号警庵,福建连城人。贡生,幼好学,塾师教以作文取科第,学益进,平居自治严整,锐志学问。集中诗文皆以讲学为宗,体格多近于语录。该书《四库全书总目

  • 中朝故事

    二卷。南唐尉迟偓撰。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尉迟偓仕南唐,官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曾奉旨纂《中朝故事》二卷行于世。此书皆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故事旧闻,旧南唐主李昇自以为出太宗之后,故称唐为中朝

  • 孝经集注

    ① 一卷。清陆遇霖编纂。陆遇霖,江苏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曾为归德郡丞。是书开头有陆遇霖自序及凡例,后有门人张伯行跋。首载孔子、曾子论孝及历代表章,大旨认为《孝经大全》、《孝经笺注》、《孝经易知》等书

  • 欹枕集

    残存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的话本小说总集《六十家小说》(今刊书名《清平山堂话本》)中第四集。残存七篇为:《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武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

  • 读书杂记余编

    即《读书杂志余编》,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王念孙生平事迹详见《广雅疏证》。王念孙遍读经史百家之书,精通音韵训诂,撰有《读书杂志》一书,自嘉庆十七年(1812)以后,陆续刻板发行。死后

  • 青阳县志

    ①六卷。明蔡立身纂修。蔡立身,字师曾,浙江平阳人,举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来任青阳县知县。青阳为池州属邑,明洪武初,主簿陈子通作志未成,弘治间邑令杨文重修之,始克成编,然亦未锓版,正德间,曹纶更

  • 楚辞音

    一卷。隋释道骞(生卒年不详)撰。《隋书·经籍志》叙曰:“隋时有释道骞,喜读《楚辞》,能为楚声。音辞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周祖谟《骞公楚辞音之协韵说与楚音》一文,考证道骞乃智骞。其根据

  • 别本汪文定集

    十三卷。宋汪应辰(1118-1176)撰。应辰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宋代作家。绍兴五年举进士第一。累官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主张与金国讲和。应辰上疏力言其因循无备。上下相蒙,将应辰

  • 一斛珠传奇

    二卷。清程枚(约1808年前后在世)撰。程枚字时斋,海州(今属江苏连云港市)人。海州板浦监生。两淮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删改古今杂剧传奇,以黄文旸为总校,程枚和凌廷堪皆任分校。此传抄本未著撰者姓名,据书前

  • 甕天经义录

    一卷。清赵树吉撰。赵树吉,字沅青,四川宜宾人,光绪乙酉年(1885)拔贡。生卒年不详。是书录经义三十作条,说《诗》者占二十六条说郑风于集传所称淫诗者,一一给予辨解。此人行文所释诸解,皆以证虚为实这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