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岩下放言

岩下放言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成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此书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进本为三卷。后传本卷次不一。明商维浚《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题曰湘山郑景望撰,其文全与《岩下放言》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称郑景望为北宋元本、元祐间人,比叶梦得生平为早。所录郑景望颍川一诗,亦取自《蒙斋笔谈》一书。又《岩下放言》旧无刻本,因之有人怀疑叶梦得剽取郑景望之书而作。然考书中称先祖魏公;又称余绍圣间春试不第;又称大观初,余适在翰林;又称在颍州时,初自翰林免官;又称余守许昌时,洛中方营西内;又称遭钱塘兵乱;又称余镇福唐;又称出入兵间十余年,所将数十万;又称余顷罢镇建康等。所述仕履皆与叶梦得本传相合。书中又称曾撰《老子解》、《论语释言》二书。今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论语类,确有叶梦得《论语释言》十卷,道家类中有叶梦得《老子解》二卷,并所载《老子解》中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本韩非子之说,以为四支九窍云云。亦与《岩下放言》所述相符。据此可知,是书非为剽窃《蒙斋笔谈》而作,当为后人剽窃此书伪作《蒙斋笔谈》。商维浚误信伪书,未加详考即收入《稗海》,给后人带来了混乱。书中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文掌故,风俗文化等,颇为繁杂。书中多提倡佛道之说,沈作喆、王宗傅、杨简等人以佛理说《易》,实萌芽于此,体现三教合流之趋势。梦得学问博洽,多知故事,其所记录,颇有可采,足资治史者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石林遗书》、《观古堂所刊书》、《郋园先生全书》作三卷,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猜你喜欢

  • 石隐园藏稿

    八卷。明毕自严(1569-1638)撰。毕自严,字景会,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松江推官,累迁至太仆卿,后改右佥都御史,官至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致仕,卒。著有《石隐园藏

  • 周易说统

    十二卷。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今浙江余杭)人。此编以程颐《易传》、朱熹《本义》为宗,凡诸儒说理可以互相参证处,也旁采并存,标为四例。与《本义》相左但理有阐发处,称“附异”。其互有异同,但与传义

  • 礼记大学篇古微

    三卷。清易顺豫(生卒年不详)撰。顺豫字叔田,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光绪进士。易顺鼎之弟。是书认为《大学》为教太子之学。孔子的七十弟子,以为《大学》将废,惧后世天子不再知以《大学》教其太子,以致太子

  • 绥寇纪略补遗

    三卷。清吴伟业撰。吴伟业,见《绥寇纪略》条。其书于康熙十三年初刻成书(时称邹氏本,即为明逸民邹式金刊刻)时,仅存十二卷。嘉庆九年(1804年),张海鹏从萧子山处,获得吴伟业所遗手稿三卷,大喜过望,认为

  • 板桥杂记

    三卷。清余澹心撰。明末,名士集于江南,余澹心以闽侨人才,来游国学,遂迁居金陵。文酒之咽、丝竹之场,皆所亲历。春灯燕子,转瞬兴亡,回溯袭游,作此记,此记分三卷,上卷记雅游,中卷记丽品,下卷记轶事,卷端自

  • 交城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洪璟纂修。洪璟字昆霞,安徽歙县人。出身拔贡,历任教习。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交城知县。交县山多水少,人民瘠苦。自清初兵乱。以后,田地荒殖,民不聊生。洪璟为知县,颇能廉明仁爱,教

  • 觱篥格

    一卷。唐段成式撰。成式字柯古,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撰有《酉阳杂俎》等。此书为记觱篥格式之作。此种乐器原出龟兹,以竹为管,以芦为首,类似胡笳,以法角音,因而发声悲凄。唐代李益有诗云:“不知何处吹芦管,

  • 润州先贤录

    六卷。明姚堂(生卒不详)撰。姚堂,字彦容,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镇江,古称润州,姚堂知镇江府时,搜镇江即润州先贤自周朝到宋朝二十人,作《润州先贤录》,分

  • 稽古轩经解存稿

    八卷。清赵逵仪撰。逵仪字衢斋,安徽泾县人。嘉庆癸酉举人。首有黄中模序。卷一是《易经》,卷二是《书经》,卷三、四是《诗经》,卷五、六是《春秋三传》,卷七为《三礼》及《大戴礼》,卷八为《四书》、《尔雅》、

  • 王文成全书

    三十八卷。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字,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丞,起为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南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