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论篇

尚论篇

八卷。清喻昌(1585-1664)撰。此书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喻氏中年读书,以治举子业,崇祯年间,以贡生被选入京,但无所成就。后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研读医书,习内养法,善奕,兼好医学,游于南昌、靖安、常熟等地,医名卓著,冠绝一时,与张路玉、吴谦并称为清初三大家。由于医道精湛,所至活人,治病尤其同情穷人,其事迹流传颇多。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等。喻氏在学术上首先倡导伤寒三纲学说,主张错简重订。喻氏是研究《伤寒论》的著名医家之一,其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宗方有执,但较方氏更有发展。喻氏以“法”作为划分《伤寒论》条文的重要标准之一。所倡导的三纲学说颇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其论述温病,强调存阴,对温病学的发展,亦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提出秋燥论。其对燥之论述,从其邪气生成、邪病性质、致病特点等一一加以论述,创制清燥救肺汤,这一治疗原则和创立方剂,影响十分久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再次提出大气论,辨析胸中阳气的主要作用,用药长于辛温通阳。最后对医案学的发展亦有重要的贡献。强调辨证施治,注重科学,医疗作风严谨。喻氏的临床经验亦十分丰富,治痢用活人败麦散以逆流挽舟,治关格用进退黄连汤升降阴阳等,深受后人崇拜,名噪一时。此书分前后二篇,前篇初刻于顺治五年(1648),本为八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江西黎川陈氏重刻时,将八卷合并为四卷,又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与前共为八卷。全书约七万余字。简称为《尚论篇》。前四卷主要论述伤寒六经证治大法。卷一包括三篇,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论述太阳病;卷二为阳明篇,包括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三篇;卷三论述少阳病;卷四论述三阴病,包括立太阴、少阴、厥阴三篇;三阳经末附合病、坏病、并病,三阴经末附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内容。卷首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大意”,次为“尚论王叔和编次之失”,再次为“辨林亿、成无己校注之失”等。喻氏认为仲景原书“甚平易明白,本无深僻,但至王叔和杂以己意,遂使客反胜主”。其后,林亿、成无己校正、诠注都过于尊信王叔和的编次,将“平脉法”二卷之序例置于开篇,实际违背了仲景原意。同时,喻氏认为林亿、成无己注释的错误“十居六、七”(喻昌《尚论篇》卷首有“驳林、成之失”。语)后四卷中前两卷论述温病,后两卷论《伤寒论》诸方。喻氏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宗方有执,编撰本书亦参考方氏《伤寒论条辨》,但编次与方氏不同,内容有所补正,观点有所发展。对《伤寒论》强调错简重订,其划分调整的方法,与方氏大体相同,尤其在太阳篇中,与方氏的分类完全一样。喻氏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热为四季主病大纲,四季之中,又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则以太阳为纲,太阳经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称之“三纲鼎立”。在具体归纳条文时,喻氏十分重视“法”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划分《伤寒论》条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喻氏论六经病时,均于每经之前述其证治大意。同时又以为目,分列条文,加以注释。在病因上,明确地把伤寒与温病区别开来,并将混入伤寒之中的温热条逐一拣出,另立专篇论述。其论述温病,强调存阴,对温病学的发展亦起到了促进作用。全书论述详明,纲目清晰,对后世论治伤寒者颇有影响,对学习和研究《伤寒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后人对其批评林亿、成无己及其三纲学说亦有异议,其学术上有一定的泥古倾向。《四库全书总目》为此评称:“夫儒者著书尚相祖述,医家融会旧论,何可遽非?况起龙所评方氏则有言皆是,喻氏则落笔即非,亦未免先存成见,有意吹毛,殆门户之见,别有所取,未可据为定论。”评论比较公允。有康熙间原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校经山房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草堂雅集

    十三卷。元顾瑛(生平1310-1369)编。顾瑛见《玉山草堂集》条。曾编次《玉山名胜集》。其人早擅文章,又广交宾客,四处名士多延至于玉山草堂。因仿段成式《汉上题襟集》之例,编唱和之作为此集。自陈基至释

  • 石屋珙禅师语录

    二卷。元代释清珙(生卒年不详)撰。清珙,字石屋,俗姓温,苏州常熟人。少年出家,依崇福、永惟为业师。二十三岁受具足戒后,外出求师闻道、弘法说经。并将其一生八十一岁,五十四年弘法言行整理成书即《石屋珙禅师

  • 古书疑义举例增补

    续补《古书疑义举例》的作品,详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格致镜原

    一百卷。清陈元龙(1652~1736)编撰。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授编修。曾任广西巡抚。在粤七年,史畏民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工于诗文,著有《爱日堂

  • 大中尊注集解

    四卷。清韩浚编辑。韩浚字次山,安徽新安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三卷,大旨宗朱注,章有全旨,节有节旨,又逐句作解,以浅语说理并注重虚字及神气。解《中庸》尤晓畅。是书见解不尽主四大支之说,而条理分析

  • 丧服郑氏学

    十六卷。张锡恭撰,锡恭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是书专门解释《仪礼丧服》,因而,对士冠昏等礼都没有涉及。张氏著书大旨,见于卷一前面《郑目录》下,天子以下死而相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一

  • 定变录

    六卷。明许徽编。许徽,浙江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是由多部书汇编而成的,主要记载副都御史张佳允事迹。其六部书是:《滑县擒盗记》一卷,黎阳人卢楠撰。《靖皖纪事》一卷,云间人莫如忠撰。《宜抚降罚记》一卷

  •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补疑年录

    四卷。清钱椒(生卒年不详)撰。椒字颂春,浙江平湖人。该书补钱大昕《疑年录》,共得四百余人。考据精严,不在钱氏之下。现有抄本。

  • 渔村记

    二卷。清韩锡胙(1716-?)撰。韩锡胙字介圭,号湘岩,浙江青田人。乾隆举人。官至苏松粮道。学问渊博,诗文俊拔,著有《滑疑集》。《渔村记》为传奇剧本。卷首《南山法曲》题湘岩填词。卷端题妙有山人漫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