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富川县志

富川县志

①十二卷,清叶承立纂修。叶承立,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进士,乾隆十九年(1754)任富川知县。考汉置富川县,属苍梧州,三国吴改属临贺郡,隋初属贺州,后改属始安郡,唐改复水,寻复故,明属平乐府。县志,嘉靖间县令符大宾始修,万历十一年(1583)县令周笃棐重修,三十九年(1611)张文耀县令三修。乾隆间县令叶承立四修,志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富川县志》乾隆二十三年刻本。全志共十二卷,分舆地志、风土志、营建志、职官志、赋役志、学校志、兵防志、选举志、名宦志、人物志、艺文志、杂记志十二门。此志未及征引,因当时修志不以考据见长之缘故。② 十二卷,清顾国诰、柴照、左秉埙修,何日新、刘树贤纂。顾国诰、广东人,举人,光绪九年(1883)富川知县,十三年(1887)复任。柴照,浙江人,光绪十四年(1888)富川知县。左秉埙,广州驻防汉军人,进士,光绪十六年(1890)任富川知县。何日新,广西富川人,恩贡,试用儒学训导。刘树贤字钜川,广西临桂人,举人。富川县志,光绪二十二年(1757)叶承立续修,嗣后一百三十多年无谋及者。制度沿革、风俗变迁、人事代谢、世运盛衰茫然无据。咸丰间兵燹之灾,旧板被焚,卷宗所存亦绝无仅有。光绪九年知县顾国诰有修志之举,甫集事而迁调,事将中辍。继任柴照虑再迁延岁月,时愈远而事愈湮,而文献无征,续顾国诰之愿,乃延县绅开局纂修县志。遍加采访,略有头绪,聘刘钜川纂辑成篇。以万历间张文耀旧志为蓝本,遗者补之,新者增之,疑者阙,芜者芟。事必求详,记必务实,历两月稿成。刘钜川离去,聘周昌期详加考正。志于光绪十五年(1889)修成,十六年(1890)刊刻。《富川县志》光绪十六富江书院刻本。全志共十二卷,卷首柴照、刘树贤序、凡例、目录,志分舆地志、风士志、营建志、职官志、赋役志、学校志、兵防志、选举志、宦绩志、人物志、艺文志,共十一门。康熙十三年(1673),县令刘钦邻不附吴三桂,不屈而死,朝廷赠太仆寺少卿,谥忠节,王士祯为撰《刘江屏殉节诗》具收志中。有1967年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光绪刻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孟子高氏章句

    一卷。附《程氏章句》一卷。汉高诱作《吕氏春秋序》,称其为《孟子章句》,但《隋书·经籍志》不见,故亡佚当在隋以前。考《后汉书》无高诱传。据诱注《淮南子》自序,诱为涿郡人(今属河北),师从卢植。建安十年(

  • 合肥县志

    ①二卷,明胡时化修,魏豫之等纂。胡时化,原名胡权,字龙汇,浙江余姚人,进士,明隆庆五年(1571)来任合肥县知县。魏豫之,合肥县儒学教谕。郡守张大忠,欲更新郡志,下檄诸邑,采撷故典。时合肥县知县胡时化

  • 积斋集

    五卷。元程端学(1280-1336)撰。端学字时叙,号积斋。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累官国子助教,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另著有《春秋三传辨疑》。“端学之说《春秋》,勇于信心,而轻于疑古,颇不免偏执胶固之弊。

  • 易象正

    十六卷。明黄道周(约1585-1646)撰。道周字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督师出婺源,兵败后被执,不屈而死。

  • 尚书问答补

    七卷。清胡嗣运撰。本书杂举经史,貌似广博,实皆支离破碎繁琐之论,无关典要,且有很多附会可笑之处。比如胡嗣运引《多方》云:“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认为这就是西洋人民主说之所托。胡氏又引《

  • 仲景伤寒补亡论

    见《伤寒补亡论》。

  • 丛书举要

    六十卷。清杨守敬撰,李之鼎补。杨氏(详见前数条),曾充任通志局编纂,授职内阁中书。李之鼎,字振唐,斋号宜秋馆,南城人。民国元年(1912),李之鼎在上海与杨氏交往,杨氏将稿本赠与他,增《大藏经》、《群

  • 北巡私记

    元刘佶撰。佶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记至元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年(1370)正月共十七个月之事,为作者亲身闻见。当时明军逼近大都,元顺帝出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

  • 古韵溯原

    八卷。清安念祖、华湛恩同撰。念祖字景林,江苏无锡人。安吉之子。湛恩字紫屏,亦无锡人。是书略本安吉《韵徵》之说,分十六部:(一)宫宫声,东冬江韵通;(二)弓变宫声,蒸侵覃盐咸韵通;(3)章商声,庚韵半通

  • 博物要览

    ① 十六卷。明谷泰(生卒年不详)撰。谷泰字宁宇,官蜀王府长史。此书共十六卷,第一卷记碑刻,第二卷记书,第三卷记画、第四卷记铜器,第五卷记窑器,第六卷记砚,第七卷记黄金,第八卷记银,第九卷记珠,第十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