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三十九回。不题撰人,书成于明万历年间。长篇历史小说,叙明建文元年(1399)至建文四年(1402)的“靖难之役”事。书开始写明太祖朱元璋梦乌龙盘于大殿第三根金柱,次日十王来朝,第四子(燕王朱棣)演
二卷。唐李翰(生卒年不详)撰。李翰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华之长子。弱冠擢进士第,累迁大理司直,拜左补阙,加翰林学士。是书系传授经史百家知识的蒙书,李良进表称之“错综经史,随便训释”,李华序称“引古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吴九龄修,史鸣皋纂修。吴九龄,江苏沐阳县人,贡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府,后升任广东粮驿道。史鸣皋,江苏如皋县人,进士,乾隆三十年(1765)任梧州府同知,三十二年(1767)
七十五卷。清戴枚修,张恕纂。戴枚光绪初年任鄞县知县。此志为同治十三年(1874)修,稿本,全书七十五卷,目为建置表、星野、疆域、风俗、乡里、城池、公署、坊表、山川、水利、户赋、学校、书院、兵制、海防、
四种,十二卷。清魏锡曾撰。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同治年间贡生,曾任福建盐使。全集四种有《续语堂碑录》不分卷(九册)、《续语堂题跋》一卷、《续语堂诗存》一卷、《续语堂文存》一卷。《
七卷。明郑履淳撰。郑履淳字叔初,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嘉靖四十年(1561)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乃郑晓之子。晓字窒甫,嘉靖进士,以兵部侍郎总督漕运,御倭有功,官至兵部尚书,为严嵩所恶,落职归
十卷。唐高适(701?-765)撰。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渤海(今属河北)人,《旧唐书》又作渤海蓨人。少性拓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士大夫均以诗歌干进。高适年过五十,
十三卷。清夏秉衡选。夏秉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选历代之词,按小令、中调、长调而分。清词入选甚多。唐宋之词,本声律与形体并重。虽间有未合,而大体精纯。明词俗滥,清词虽众,亦当慎择
九种,十一卷。清徐琪(1849-1918)编。徐祺字花农,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同治年间进士。徐祺善长诗文,他的父亲徐洪谟,母亲郑兰孙,也是当时著名的诗词作家,可惜去世很早。后来徐祺从师俞樾,与李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汪若海(1101-1161)撰。汪若海字东叟,一说号东叟,歙州(今安徽歙县)人。靖康元年(1126)为太学生,金人攻扰,应诏上书,擢高等。二帝北迁、高宗即位,迁江南经制使,监登闻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