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问天对解

天问天对解

一卷。明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宋高宗时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孝宗时任广东提举平茶盐、提点刑狱等职。正直爱国,主张抗金。曾屡次上书指摘朝政,忤权相韩侂胄,因此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取法王安石及晚唐诸家,构思新巧,语言新鲜活泼,畅达易晓,自成一家,号称“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以写田园风光为主,亦有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天问天对解》是他研究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的重要作品,收入《诚斋集》卷九十五。《天问》是屈原的作品,《天对》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是以“对”的形式逐节回答《天问》所问的问题。此书对《天问》、《天对》一并注释。其体例是:先列《天问》一段原文再加注释,再列《天对》回答的部分,并加以注释;间杂王逸《楚辞章句》的注释,稍加评论。自《天问》面世之后,只有柳宗元对屈原提出的各种宇宙、历史、神话诸问题作出回答。柳氏通过对答,继承发展,有时也批判了屈原在《天问》中表达的思想。它与《天问》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杨氏将《天问》、《天对》合解是从实际出发的。通过两书的参照、互补,对两书都可以做出深入的阐发。《天问天对解》基本是根据《天对》来解释《天问》的,有时也在柳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表明自己针砭、讽刺之意。如注“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杀身”,便进一步发挥成败在于人事,非天命的思想,并斥责小人坏国。尽管如此,此书仍有一定价值。一、疏通了《天问》、《天对》的艰难文字,有助于后人的理解。二、此书是较早从《楚辞》中分离出的单独注释本。对《天问》研究自成体系,有较大影响。此书对《天问》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著作。三、此书是较早对《天对》加以注释的著作,对研究《天对》具有史料价值,以《天对》原文与《柳河东集》中《天对》相较,使柳宗元集中《天对》版本更加完善。因杨氏是遵柳氏《天对》而注《天问》,柳氏之误亦被杨氏因袭,如将“雄九首,倏忽焉在”之“倏忽”,解为南北海二帝,与《天问》句意不合,实属误解。《天问天对解》载《诚斋集》中,至明代始有单行本。明崇祯十年(1637)古香斋刻本,清华大学藏。同年毛升、林学本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审视瑶函

    六卷。明傅允科(生卒年不详)撰。傅允科,字仁宇,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善医,以眼科名世。此书又名《眼科大全》,成于明末,由傅允科父子两代完成。其子傅国栋,字维藩,为南京医院侍直御医,继父业辑成此书

  • 广雅疏证拾遗

    二卷。清王士濂撰。士濂字堂溪,江苏高邮县人。士濂于《广雅疏证》原注未详或未训者,复博采群书,拾遗补阙,为之训释。多采全袒望、杭世骏、钱大昕、戴震、余萧客、段玉裁、钱绎、洪颐煊、郝懿行、朱骏声、邹汉勋、

  • 宙合编

    八卷。明林兆珂(详见《毛诗多识编》条)撰。此书是林兆珂考证之文,分为六门。一为“泰真测徼”,内容皆以谈论天地为主;二为“珍驾提羽”,均为谈论经籍:三为“墨兵微画”,皆谈史传;四为“汉畴剽耳”,皆谈世务

  • 高言集

    四卷。清田茂遇(约1661年前后在世)、董俞(约1661年前后在世)同撰。田茂遇,字楫公,号佛渊、乐饥处士,江苏青浦(今上海)人。少负文名,顺治十四年(1648)中举人,授直隶新城知县,未赴任。康熙十

  • 经谊杂识

    一卷。清末许克勤撰。克勤字勉甫,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侨居苏州。勤学深钻,涉猎广泛,曾谓学问当法汉儒,品行当法宋儒,治学严谨务实。此书钩稽细密,对经书疑义,多有是正。如“昏礼不告庙”条,谓“士昏

  • 复斋易说

    六卷。赵彦肃撰。彦肃字子钦,学者称复斋先生,南宋池州建德(今安徽东至)人。生卒年不详。从学于陆九渊,读书广博。著有《复斋易说》、《广杂学辨》、《士冠礼婚礼馈食图》。彦肃认为先圣以画作《易》,后圣论述《

  • 冠悔堂诗钞

    八卷。《赋抄》四卷。《楹语》三卷。清杨浚(?-1890)撰。杨浚,字雪沧,福建侯官人。官内阁中书,游左宗棠军幕多年,足迹万里,堪称壮游。《诗钞》纪年编次,收古今体诗一千五百二十六首。杨浚酷好作诗,凡有

  • 两朝疏草

    十二卷。顾尔行编。顾尔行,明代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大名府推官。张瀚撰《疏议辑略》所载止武宗以前,故尔行复录世宗、穆宗朝诸疏,以续其书。明至世宗以后,纪纲日弛、议论日多

  • 畿辅水利辑览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字荠峰,霸州人。容貌修伟,气度端凝。少孤,事母尽孝。母督之过,常令长跪。年二十五以拔贡生官昌黎训导修学宫勤课士。乾隆六十年(1795)举于乡。嘉庆元年(1796)为进士。改庶

  • 弘光实录钞

    四卷。题古藏室史臣撰。《弘光室录钞》以邸抄为蓝本,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起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被清所杀,及袁继成被执。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如马士英、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