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正义

夏小正正义

一卷。清王筠(详见《毛诗重言》)撰。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其对金履祥、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是非互见者辨之,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书前有咸丰二年(1852)自序,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又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三十年(1850)两序,叙述作是书之情。又有凡例五则。是书体例为先总列经文在前、后复每月分列经文,再列传文,凡文字异同,音注辨正,随注于下,颇有古风。王氏精通小学,注中随处可见,如以柳秭为荑之后出字,羊为之讹字,拂桐芭为葩之省字等等,此类俱见特长。其注有申明传文之义者,如“园之燕如燕朝燕居之燕”,“嗛鼠今谓之仓鼠”,“除田谓公田私田”;又有驳正传义者,如“万者干戚舞,不及简兮传以干羽释万为完备”,“执陟者陟即骘,《月令》季春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仲夏游牝别群,则絷腾驹即此;攻驹者夏官廋人攻驹;郑注其蹄啮者,校人夏颁马攻特,先郑注攻特谓骤之是也,传似皆误”;其它象以正为政之古文,非正朔之正,“《国语》又引《夏令》,令即政也,若是正朔,何分大小?”此释《夏小正》名义至为明确;又辨菽藦云:“煮梅剥瓜,皆上字是事,下字是物,若下文直书菽藦,不言其事,非例也。”尤能会通全书之体例。然书中也不免有过失之处,比如“夏有煮祭”,煮当为暑,谓夏世有迎暑之祭,王氏引夏祭曰礿,以相附会;又如“一则在本,一则在末”,此当谓夏至之气,或在月初或在月终,无定日,王氏以为二句难解,谓夏至前十五日为月本,后十五日为月末。然此等皆小失,论其大体,则远超过黄叔琳注本。是书有咸丰刻鄂宰四种本,《天壤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受恒受渐斋诗文集

    十二卷。清沈日富(?-1869)撰。沈日富江苏吴江人,字沃之,终身不仕。文章师承桐城派,酌之唐文、宋理,讲究义法、词章,不枝不蔓,不为浮词,严谨有余,灵动不足。是集卷一收《入厩修容解》、《三让解》、《

  • 董子文集

    一卷。汉董仲舒(前179-前104)撰。(董仲舒生平详见《春秋繁露》辞目)。据《隋书·经籍志》载董仲舒集一卷,又注曰梁二卷。《旧唐书·经籍者》、《新唐书·艺文志》俱仍载二卷。《宋史·艺文志》又作一卷。

  • 绣闲草

    一卷。清冯履端(生平年不详)撰。冯履端,字正则,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冯慕孺之长女,监生丁岵瞻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十六年(1927)排印本。与其妹冯履莹《团香吟》合刻一起,名为《周浦二冯诗草》

  • 论语鲁读考

    一卷。清徐养原(1760-1827)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人。著有《周官故书考》四卷、《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五卷、《顽石庐经说》、《法言李轨注》十三卷。是书考郑注中的鲁读,郑注依据的是《张侯

  • 孝经汇纂

    不分卷。清孙念劬编纂。孙念劬字述甫,江苏昆陵(今昆山)人。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再次引用书目。全书分为卷首、正编、附录三部分。卷首为孝经源流,孝经标旨,历代表章;正编为孝经注说,经注补遗,孔子曾子

  • 论语偶记

    一卷。清方观旭(生卒年不详)撰。观旭字升卿,浙江钱塘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为广西武缘县知县。是书注重考订,不尚空言。如“揖让而升,下而饮”一句,以为此孔子所言者饮也,非言揖让而升射。《诗笺

  •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

  • 平定教匪纪事

    一卷。清勒保(1740-1820)撰。勒保,字宜轩,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初由监生充清字馆誊录、笔帖式,后由军机章京升任云贵、四川、两江总督。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在湖北起义,很快蔓延到四川、陕

  • 九烟先生遗集

    六卷。明黄周星(1611-1680)撰。黄周星,字景明,号景虞,别号九烟,湘潭(今属湖南)人。崇祯年间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夏为堂别集》、《刍狗斋集》、《三字经》等书,多散佚。是集凡六卷。前有芥庵和

  • 语助

    《助语辞》之别称,详见“助语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