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咸宁县志

咸宁县志

①十二卷,清何廷韬修,王禹锡纂。何廷韬,字毅庵,辽东沈阳(今东北沈阳)人,由官荫官咸宁知县。王禹锡,字耐庵,本县人,任山东长山丞。明顺天时,学博伍福始修县志,纪载凡例皆扼要。万历三十三年(1605),县令王元炳、邑人孟养浩重修县志,辑成六卷。康熙三年,何廷韬莅任,以志久失修,事实更变,而未敢私附编纂之役。适值续修三楚全志,征邑志于各州县,遂延王禹锡等搜集旧志,专加编辑,书成。康熙四年(1665)刻印。全书十二卷,无凡例,分五十八类,其星野、舆图、形胜、方域、乡里、公署、城池,各自为类,学校,附学制、职役、庙制、官舍、学田、书院、乡饮;秩记,附名宦、乡贤、坛壝;山川,附湖潴;田赋至人物列传,三十二目,又各自为类;艺文,记疏铭诗,各体分列;文昌阁别立一门,不附于古迹、祠祀类,而阁中赋序铭记,分为子目。此志纲目混淆,次序紊乱,而旧志简略,无所依据,急就成书,未曾细为参酌。② 十五卷首一卷。清陈怡、沈宝楠修,雷以诚、陈国正纂。陈怡,字心台,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沈宝楠,字粟香,浙江桐乡人,进士,二人前后官咸宁知县。雷以诚,字春霖,本县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官至礼部给事中。陈国正,字愚溪,本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天门教谕。县志自康熙四年(1665)县令何廷韬修后,二百余年未曾修辑。同治四年(1865),陈怡即任,奉檄纂修邑志,以备修省志采辑之用。五年(1866)开局,延雷以诚等广搜旧志,仅得康熙志为底稿,未及成书,陈怡去任,沈宝楠继之,遂付梓,数月书成刻印。江西奉新县志,立纲分目,开卷了然。前志载公署、学校、仓廒、寺观,兵燹之后,半多颓废,仍备录以存古制。自康熙迄此,忠孝、节义、仕宦、科甲,旁搜遍访,依类补录。前志录文弃武,此编访录以昭文武并重之意。秩官、人物两类,名宦先贤,均遵前志备登,并各方采访。补录以免遗漏。艺文类,前志已载的,依旧录刊,前志未及者,征集补入。杂志类,仅录灾祥仙释,凡怪诞不经之事,不论前志有否,皆删削。此志纲举目张,秉笔矜慎,远胜康熙《咸宁县志》。

猜你喜欢

  • 约章成案汇览

    五十二卷。清北洋官辑。是书分甲乙两编。甲编专载条约十卷,卷一是与俄国的,卷二是与英国的,卷三为法国,卷四美国,卷五德国,卷六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日本、西班牙,卷七比利时、意大利,卷八奥地利、日本,

  • 淮海词

    一卷。宋秦观(1049-1100)撰。秦观字太虚,又一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编修等职。后被贬出京,又因哲宗病逝,重返政坛,由

  • 郑注孝经考证

    一卷。清潘任撰。潘任生卒,籍贯及事迹不详。著述有《郑注孝经考证》一卷、《孝经讲义》一卷《孝经集注》一卷、《读孝经日记》一卷、《孝经郑氏解疏》十卷(未刊行)等。郑玄《孝经注》,自刘知己以来多有疑者。严可

  • 说理会编

    十五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进士,授建宁府推官。历任御史、苏州同知、南京礼部郎中、长沙知府等职,因锄击豪强被罢归。初师王文辕,后师事王守仁。其

  • 郑京兆集

    十二卷。《外集》二卷。明郑心材(约1590年前后在世)撰。郑心材,字敬仲,号恩泉,浙江海盐人。刑部尚书郑晓之孙。光禄寺少卿郑履淳之子。年五十以荫补官,官至江苏应天府(今江宁)治中。是集为其婿项皋谟所校

  • 三家诗补遗

    不分卷。清代阮元(1764-1849)撰。阮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衔。本书补的是宋代王应麟《诗考》之遗。与在本书之前的范家祥《三家诗拾遗》各有详略。其后

  • 卫生简易方

    见《卫生易简方》。

  • 舫庐文存

    五卷。首一卷。清张寿荣(生卒年不详。)撰。张寿荣字鞠龄,镇海(今浙江宁波)人,同治举人。张寿荣始学于定海黄薇香先生门下,其学自辟境界,学习训诂音韵之学,前后近十载。又致力于宋人义理学说。著有《舫庐文存

  • 翠屏笔谈

    一卷。旧本题宋王应龙撰。此人生卒年、仕履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记宋代诗话,兼及神经杂事。内容大多采拾他书而成,而且编排散乱,毫无体例。某些史实的记载,时间、事件与史传所载不符,脱文之处较多,大体为传闻

  • 野处集

    四卷。元邵亨贞(1309-1401)撰。亨贞字复孺。先世为淳安(今属浙江)人。后其祖占籍华亭,遂为华亭。此集出自上海陆深家。深孙郯授汪稷而刊行,并所著《蛾述诗选》、《蛾述词选》为十六卷。今诗词二选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