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忠公传
一卷。撰者不详。此篇为清周天爵(1772-1853)传记。天爵字敬修,山东东阿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道光间曾任湖广总督,以罪革职遣戍伊犁,后起用为漕运总督,兼摄河道总督。咸丰初治安徽军务,署安徽巡抚,参与镇压太平军,卒于军,谥文忠。传中述天爵事迹,详于与太平军作战事。此篇为《楚疆三文忠传》之一,有同治年间刊本。
一卷。撰者不详。此篇为清周天爵(1772-1853)传记。天爵字敬修,山东东阿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道光间曾任湖广总督,以罪革职遣戍伊犁,后起用为漕运总督,兼摄河道总督。咸丰初治安徽军务,署安徽巡抚,参与镇压太平军,卒于军,谥文忠。传中述天爵事迹,详于与太平军作战事。此篇为《楚疆三文忠传》之一,有同治年间刊本。
四卷。明周宏(生卒年不详)撰。周宏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前有正德十五年(1521)自序,又有五言律诗一首,语言浅俗。书中医论外感皆取法于仲景,内伤皆取法于李杲,湿热取法于刘完素,杂病取法于朱震亨。论说公允
二卷。明沈恺(生卒年不详)撰。沈恺,字舜臣,号凤峰,南直隶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忤朝贵乞归,家居杜门著书,与世无争。作文章颇尚古雅。著有《夜灯管测》、《环
无卷数。徐越撰。徐越,清江南山阳(今陕西山阳县)人,字山琢。顺治壬辰(1652)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在谏垣十三年,条奏皆关大政,言漕河事先后十六疏,历陈淮黄分合变迁,及两河冲决,州县被灾状,迁兵部督
一卷。晋郭象(252-312)撰。清马国翰辑。象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晋哲学家。曾为东海王司马越的太傅主簿。撰《隋志论语体略》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并同。今皇侃疏引仅九节。
三十二卷。清徐华岳撰。华岳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嘉庆二年(1997年)进士。本书卷首有撰者自序。全录毛传郑笺,而节录孔颖达《正义》。齐、鲁、韩三家,见于宋王应麟《诗考》及他书者,亦全录之,附于传笺之
五十一卷。清储欣(1631-1706)编。储欣,字同人,宜兴(今江苏)人,博通经史,早年以制艺闻名于东南。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十始领乡荐,试礼部不遇,遂杜门不出,著书教授以终。著有《在陆草堂
五卷。明张原撰。张原,字士元,三原(治今陕西省三原县龙桥镇)人。正德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因上疏论事被谪为贵州新添驿丞。嘉靖元年(1522)召复故官。他对当时的权贵大臣直言不讳,言人所不言,这些奏疏皆收
不分卷。元倪士毅撰。首有凡例,次引用姓氏书目。先是士毅之师陈栎撰《四书发明》,同时胡炳文也撰《四书通》。栎殁,士毅继承师业,以陈说为主,胡说不全录,别增入朱子文集、语录、辑略、集义。旁及诸家所引之说。
十六卷。明黄道周(生平详见《易象正》)撰。书名“三易”,是说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和孔子之易。“洞玑”者,玑衡本是测天之器,在此是表以《易》测天而毫无差错。所以此书也就是约天文历数而归之于易。第一卷至第三
三册。明高宇泰撰。宇泰字元发,改字虞尊,别字隐学,浙江鄞县人,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明亡后曾参与通海之役,被捕旋释。张肯堂翁洲寓所,交雪亭有一树一梅东西相接,宇泰爱之,遂以之为其文集之名。该文集为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