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

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详见《后山丛谈》)撰。是书为评论历代诗歌之作。《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人合并。本书又称《陈无已诗话》或《后山居士诗话》。陆游《老学庵笔记》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丛谈”或其少作,此书则必非陈师道所撰。据《四库全书》编纂者考证认为此书非陈师道所撰,出于依托无疑。书中认为陶潜之诗切于事情而缺乏文彩,认为韩愈元和圣德诗于集中为最下;而裴说《寄边衣》一首,本来诗格柔靡,殆类小词,却极力称赞,有失公允。其以王建《望夫石诗》为顾况作,亦间有谬误。然其谓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又谓“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搏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持论间有可取。强调“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对黄庭坚“近世少年多不肯治经术及精读史书”加以斥责,称“李白诗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其解杜甫《同谷歌》之黄独,《百舌诗》之谗人。解韦应物诗之《新橘》三百。驳苏轼《戏马台诗》之“玉钩白鹤”。亦间有考证。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汲古阁刊本、《历代诗话》本、《后山全集》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周易辩录

    四卷。明杨爵(1493-1549)。爵字伯修,富平(今属陕西)人,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以上疏极论符瑞下诏狱,七年始得释。其事迹见《明史》本传。《周易辩录》一书前有自序,题“嘉靖二十四(1545年)乙巳

  • 定庵集

    五卷。明张悦(?-约1496)撰。张悦,字时敏,号定庵,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中为江西佥事,改督浙江学政。弘治中为吏部左侍郎,官到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 周易本义述蕴

    四卷。清朝姜兆锡撰。姜兆锡字上均,丹阳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乾隆初年被推荐充任三礼馆纂修官。该书取名“述蕴”是因为取《通书》“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之义。其大旨则严格遵守朱子

  • 清颂堂丛书

    七种,六十三卷。清潘世恩(1769——1854)编。潘世恩字槐堂,号芝轩,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死后封谥号为文恭。著作有《恩

  • 东源读史录

    无卷数,明田维祜撰。维祜字裕夫,号东源居士,萧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南)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官至肇庆府知府。该书在收集史事及前人史评的基础上,逐一抒发自己的意见。在书后自跋中,作者谓于正德

  • 水田居激书

    见《激书》。

  • 识字略

    三卷。清宋宗元撰。宗元字悫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分十部隶字,凡一字数音者,皆就其读音之异而诠释其义。宗元此书盖在辨正文字之音义,书中所辑之字,以兼韵字为主,随韵注明某字某韵某义,并引经史注释为证。

  • 阳峰家藏集

    三十五卷。明张璧(?-1545)撰。张璧,字崇象,湖北石首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简。著有《阳峰家藏集》等。是集为张璧居内阁时所自编。凡三十五卷,首列经筵讲章及议典

  • 茶史

    二卷。清刘源长撰。刘源长,字介祉,淮安(今江苏淮安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史》一书。是书卷端题名,自称为“八十翁”,由此可知此书为刘氏晚年而作。书的上卷,主要记载茶品;书的下卷主要记载饮茶

  • 春寒闲记

    一卷。不著撰者名氏。此书卷末自跋称“辛酉三月二十五日记”,署名为“德水”。钱塘厉鹗在后跋中称此书“颇为可观”,后人据此等考证,认为此书当是德州卢世(1588-1653)撰。卢世淮,字得水,一字紫房,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