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台湾郑氏本末

台湾郑氏本末

六卷。清沈云撰。沈云,生卒年不详,字间亭,浙江德清县人。他是道光甲辰(1844年)进士,后官至广西兴安县知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沈云在京师获得一部江日升所著《台湾外纪》,觉得此书虽然内容详细,但体例类似小说,用词也不够雅驯,于是参考其他书籍,删其繁芜,加以润色,不过对其中错误、疑难之处未加改正。浙江乌程县人沈尧(字子敦)以该书中海岛洲屿名目错杂相混,就用《方舆纪要》、《清一统志》等书为沈云书作注。该书的断限为:自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郑芝龙下海为“盗”起,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塽率众投清、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为止。书中记述的主要内容有: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及以台湾为基地进行的抗清活动;郑成功去世后,其子孙郑经、郑克塽在台湾的腐朽统治,清廷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措施;郑氏集团内部多次发生诱骗郑经至清营,行刺郑军主将刘国轩的未遂事件,充分反映了台湾归附清朝、祖国实现统一已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台湾郑氏本末》后收入《吴兴丛书》本中。

猜你喜欢

  • 礼记解四书

    一卷。清范士增(详见《周易解四书》)撰。是卷以《礼记》解四书,如“事父母能竭其力”,解为“外则尽物,内则尽志”;“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解为“不志亲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解为“俯焉日

  • 崇祯四十九阁臣合传

    一卷。清吴世杰(生卒年不详)撰。世杰字万子,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参与修《明史》,循吏、佞幸、列女诸传皆其所为。该书为世杰文集中一部分,内容即《明史》崇祯朝宰辅诸传。但该书应是以曹溶、陈盟

  • 吕望兴周

    见《武王伐纣平话》。

  • 金龙祠墓录

    四卷。清仲学辂编辑。仲学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江金龙四大王祠,也称灵惠庙,位钱塘孝女北管下墟,祀宋代谢绪。谢绪为宋代谢太后族人,愤金灭宋朝,赴水自尽。自明太祖为其加封立庙祀,清始立庙于鱼台,而钱

  • 乌石山

    九卷。清刘永松、郭柏苍撰。刘永松字筠川,福建侯官人。郭柏苍,字兼秋,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乌石山在福州府城西南隅,属侯官县。高一千一百余尺,周三千三百余尺。前拱海门,旁俯城市。其与九仙山、越王山被时

  • 迟悔斋经说

    一卷。清曹肃孙(1795-?)撰。肃孙字伯绳,河南洛阳(今洛阳市)人。幼承家学,工文章,而穷于遇,应乡试十几次均名落孙山,晚年司铎于乡里。除此书外,还著有《迟悔斋文钞》、《迟悔斋杂著》等。本书为肃孙说

  • 内外服制通释

    七卷。宋车垓(生卒年不详)撰。垓字经臣,初名若绾,号双峰。天台人。咸淳中由特奏名授迪功郎,浦城县尉,因年老未赴任,德祐二年卒。车垓及其从兄若水均受学于季父安行,行乃为朱熹门下陈埙之弟子。故车氏《通释》

  • 支谈

    三卷。明焦竑(1540-1620)撰。焦竑,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万历十七年以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二十三年(1595)大学士陈于陛议修国史,荐焦竑专领其事,仅成《经籍志

  • 沧螺集

    六卷。明孙作(约1361前后在世)撰。孙作,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江苏江阴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末,避兵三吴,惟载三世藏书,众为买田筑室于淞。洪武六年(1373),召修《大明日历》。书成,例授翰林

  • 五经算术

    二卷。北周甄鸾(生卒年不详)撰。甄鸾,字叔遵,河北无极县人,从其著作年代推测,其主要活动应在六世纪。他在北周曾任司隶大夫(又说司隶校尉),汉中郡守,太山太守,无极男。信佛教,尝撰《笑道论》三卷;通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