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考

古文尚书考

一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人称当湖先生,谥清献。平湖(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学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二县知县。有善政。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罢归卒。平生著述甚多,除《古文尚书考》外,尚著有《读礼志疑》、《四书讲义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四书大全》、《续困勉录》、《战国策去毒》、《读朱随笔》、《三鱼堂剩言》、《松阳钞存》、《学术辨》、《问学录》、《三鱼堂文集》(又《外集》、《附录》)、《灵寿县志》、《呻吟语质疑》、《日记》、《治嘉格言》、《等韵便读》等。陇其尊崇程朱之学,得其正宗,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与陆士仪齐名,人称二陆。《古文尚书考》原载《三鱼堂文集》,后摘出单独刊行。该书主旨在于申说古文《尚书》非为伪书。其据南宋辅广记其师朱熹之语以推衍之。朱熹向以疑古文《尚书》闻名,陇其又一向尊崇朱子之学,今仅据辅广记朱子片言只语便下结论,未免失之武断。今传古文《尚书》实为伪书,非同于孔壁真古文《尚书》。有《赐砚堂丛书新编甲集》本、《学海类编》本、《昭代丛书》本、《逊敏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二卷。清惠栋(1697-1758年)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奠基人。传其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之学。惠栋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以详博见长。著述颇丰,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多种。其所撰《古文尚书考》二卷,认为郑玄所传的二十四篇,是孔壁中的真古文,而东晋晚出的二十五篇,与《汉书》不合,则是伪古文。惠栋认为,唐人诋郑玄所传的《古文尚书》是张霸伪造的这种说法不正确。惠氏关于《古文尚书》的不少说法都与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相合,此书则摘录了阎氏书中段落附于卷末,以相佐证。但惠栋对阎若璩的某些臆测也决不苟同,比如阎氏怀疑西汉《大誓》为伪,惠栋则辨驳说,西汉博士皆习《大誓》,孔壁所出也与之相符合,这说明东晋另有伪《大誓》三篇。连唐宋以来的人都反对将西汉《大誓》作为伪作,阎氏既已知道东晋《大誓》是伪作,为什么连西汉《大誓》也怀疑为伪作呢。表现了惠氏严肃谨慎的治学态度。此书有嘉庆省吾堂刊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年考

    一卷。自署天畸人。其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初成于天启甲子(1624),修订于崇祯辛未(1631)。仿《史记·诸侯年表》体例,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各记载其大事。但较为丛杂、凌乱。今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

  • 雪楼集

    三十卷。元程钜夫(1249-1318)撰。钜夫初名文海,以字行。建昌(今江西南城)人。寓所名曰雪楼,时称雪楼先生。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追封楚国公,谥文宪。所著《玉堂集类稿》、《奏放存稿》及诗文杂著,本

  • 退思轩诗集

    六卷。《补遗》一卷。清张百熙(1847-1907)撰。张百熙,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邮传部尚书。张百熙宦于清末,列强入冠,国势不振,乃痛心更张旧制,力主兴学校,废科举,改官

  • 左司笔记

    二十卷。清吴暻撰。暻字西斋,太仓(今江苏昆山附近)人,康熙戊辰进士,累官给事中,擅长作诗,尤工近体。著有《西斋集》。本书为其在户部当官时所作,所载多为户部掌故,也兼及其他部门之事,共分二十门,即疆域、

  • 卫济宝书

    二卷。旧题宋东轩居士撰。东轩居士为何许人不详,只从该书董琏序中有乾道纪年可考知其当为南宋孝宗(1162-1188)以前人。此书原为一卷,久无传本,《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二卷。前有董琏序

  • 韩集点勘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

  • 畿辅人物志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记载有明一代畿辅(今北京河北一带)人物。以地系人,存其事迹。详于御珰抗节之士,寓有褒贬之意。有清初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 当湖文系初编

    二十八卷。清朱壬林(生卒年不详)撰。朱壬林,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浙江平湖(今嘉兴)人。嘉庆进士。官直隶清河道。此编于咸丰八年(1858)成书,梓未竣而卒,叙言、凡例均佚。此书以类为序、赋、论、议、

  • 东峤集

    十五卷。明李承芳(1450-1502)撰。李承芳,字茂卿,号东峤居士,嘉鱼(今湖北嘉鱼县)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寺副,后病归乡里卒。著有《东峤集》。是编为承芳诗文集。凡十五卷

  • 理虚元鉴

    二卷。明汪绮石(生卒年不详)撰。汪绮石,事迹不详,据其门人为此书所作序言,当为明末人。此书上卷论虚劳诊断、病原、治证。下卷论虚劳之证病机、方药等。书中提出虚有三本,即肺、脾、肾。前人治虚,李东垣主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