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功顺堂丛书

功顺堂丛书

十八种,七十五卷。清潘祖荫(详见《滂喜斋丛书》)编。潘祖荫曾编辑《滂喜斋丛书》,后来又编选清代学者研究经学和小学的著作八种,史学著作二种,笔记四种,诗文著作四种,共十八种,刻成《功顺堂丛书》。丛书中清沈钦韩《春秋左氏传补注》十二卷,是为纠缪古人,客观地评价《左传》而作。清王绍兰《周人经说》四卷见解深合经书题旨。清潘柽章《国史考异》三卷,根据明代诸书考订,虽只记载了太祖等三个朝代,但很受顾炎武的推重。另外,佚名《平定罗刹方略》四卷记载康熙年间同俄罗斯争端的史实,周元畔《泾林续记》一卷和刘献廷《广阳杂记》五卷是有关考订掌故的著作。有清光绪初年吴县潘氏刻本。

猜你喜欢

  • 诗经诠义

    正文十二卷,卷首一卷,卷末二卷。清汪绂撰。绂字灿人,安徽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卒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精于经学,有《春秋集》、《礼记章句或问》、《乐经律吕通解》

  • 最乐亭三种

    十卷。清末民国初朱福清撰。朱福清字仙槎,浙江嘉兴人。生平精医药,著有《医学钳珠》一卷。丛书收书三种,有《最乐亭诗草》二卷、《鸳湖求旧录》四卷,《求旧续录》四卷。其中《鸳湖求旧录》,乃选嘉兴、秀水二县中

  • 春秋集传辨异

    十二卷。清赵培桂撰。培桂字月亭,汉南(今湖北宜城)人。咸丰初出知武安县事,后补汝州州同,不久调陈留。公务之余,潜心经学,专力著述。该书前有同治六年(1867)作者自序,知书始作于咸丰五年(1855),

  • 长沙药解

    四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为黄氏对张机《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二书中所载二百四十四方、一百六十一种药物进行分析编排论述而成。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

  • 薛涛李冶诗集

    二卷。唐薛涛、李冶撰。薛涛,蜀中妓。李冶,乌程女道士。生卒年均不详。薛涛与元稹相唱和,李冶也曾与刘禹锡游,均为中唐人。《书录解题》载薛涛诗一卷,李冶诗一卷,至清皆不传。此本为后人钞撮而成。涛集中如《闻

  • 论语师法表

    一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列表以明《论语》传授之源流,首分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目,传古传齐传鲁者,分列各目,张禹习鲁兼齐,总括齐鲁二目,郑玄兼取三家之长,郑沖、何晏混合三家,徐遵明

  • 达庐诗录

    四卷。清冯善征(?-1922)撰。冯善征字子久,江苏南通人。优贡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荐举经济特科,廷试列高等,以知县分发四川,补云阳县,莅任一载,廉政爱民,颇有政声。后递进阶比道员,谢所居官。

  • 十三经音义故例

    一卷。清孙葆璜撰。葆璜字仰屾,原名衍庆,字柳君,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此书总例二十二条,凡例二十五条。“故”是“诂”的意思,由今言而通古义,所以称“十三经音义故”。总例大致分为“字体”和“音义”。字体

  • 经济文集

    六卷。元李士瞻(1313-1368)撰。士瞻字彦闻。先世新野(今属河南),徙居荆门。至正初中大都路进士。累官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入为中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封楚国公。此集为其曾孙绅所

  • 东牟集

    十四卷。宋王洋(约1139前后在世)撰。王洋,字元渤,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猷阁,历典三郡。韩淲涧泉日记称:“洋在信州城,居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