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刘聘君全集

刘聘君全集

十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号旋宇,(江西省安福县)人。刘元卿于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会试时极陈时弊,主考者不敢录取。后,元卿遂绝意于科名。经人累荐,后召为国子博士,擢礼部主事。又引疾归故,专心于著述而终。其撰述有《山居草》,《还山续草》、《诸儒学案》、《贤奕编》等。人称其为泸潇先生。元卿师事耿定向及同邑刘阳,主张心学为尚。而其诗文乃多庆吊之篇,因而阐发理道者罕见。其风格类似闽中所刊行的《林纲山集》。此本为其门人洪云蒸等所编辑。观其体例杂芜,知其去取之失当,盖已非元卿之旧本。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孝经正文

    一卷,内传一卷。外传 三卷。清李之素(生卒年不详)撰。李之素,字定庵,麻城(今属湖北)人。事迹不详。该书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以朱熹《古文孝经刊误》为本。首为正文一卷,经文每章之后,缀以注释数语

  • 愧室事略

    一卷。清高而谦、高凤谦合撰。该书记其兄高凤歧事迹。凤歧字观桐,号愧室,福建长乐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在两广总督岑春萱幕府做幕僚,因功擢为梧州知县。创办工艺厂、蚕桑学堂等事业。受御史于式枚推荐

  • 尚书后案

    三十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年)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年号西沚,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代史学家、经学家,乾隆十九年以一甲二名进士及第,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汉学的考

  • 彖传论彖象论

    各一卷。清庄存与撰。存与字方耕,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乐部大臣、南书房上书房行走。此书彖传论一卷,彖象论一卷,并附彖象传系辞传论二卷、八卦观象解一卷及卦气解一卷。全书综论彖传彖象系辞传

  • 千古功名镜

    十二卷;《拾遗》一卷。宋末元初吴大有(生卒年不详)撰。吴大有字勉道,号松壑,嵊县(今浙江嵊县)人。宝祐间(1253-1258)游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不报,遂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以诗

  • 曼陀罗寱词

    一卷。清沈曾植(1851——1922)撰。沈曾植,字子培,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刑部主事,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历任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安徽布政使,护理安徽巡抚。宣统二

  • 东晋南北朝舆地表

    二十七卷。清徐文范撰。徐文范,江苏嘉定人。是书以年为经,以国为纬,考订东晋至隋时的舆地有关情况。其经年叙述十一卷,卷一至卷四,起晋元帝太兴四年(321)至晋恭帝元熙二年(420)、魏明元帝泰常五年(4

  • 王太傅集

    二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天顺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成化十年(1480)封威宁伯。弘治七年(1494

  • 福建通志

    ①六十四卷,清金鋐修,郑开极、陈栻纂。金鋐,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至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初年巡抚福建。郑开极,闽人,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陈栻,曾任广西苍梧道参政。

  •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民国十九年拓本)吴宝炜编次。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著有《魏三体石经录》等。此书集拓残字四卷,是继马衡《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而作的。集一百七十八石。其中《周易》九石三十一字;《尚书》十二石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