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总病论

伤寒总病论

六卷。宋庞安时(1042-?)撰。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博览《素问》、《难经》、《灵枢经》、《甲乙经》等书,尤精于《伤寒论》。庞安时多才多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交游,而医名甚著,倾倒淮南。庞安时曾撰有《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此三书均已失传,唯存《伤寒总病论》一书。此书成于元符三年(1100),有黄庭坚序、苏轼回帖各一。卷一首列叙论一篇,阐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认为治伤寒主要应从病因入手,并结合体质、地理、气候等进行探讨;然后阐述六经诸证。卷二阐述汗、下、水、吐、灸、火、温等疗法适应与禁忌诸证。卷三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及痓、湿、暍等伤寒杂证。卷四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证。卷五论天行温病诸证及小儿伤寒证等。卷六为伤寒杂方,妊娠杂方,伤寒刺法,伤寒、热病、温病死生候,差后禁忌等,并解仲景脉说、解华佗内外实说、辨论、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书中内容不仅限于伤寒,还论及温病,又及内、妇、儿科诸证。有论有方,随证施治。书中特别将颇具流行性、传染性的温病与一般广义的伤寒加以区别,主张二病分治。此书对温毒五大证的治法遣方富有特色,为后世所重。此书博采传统典籍精华,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发挥,实为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后附《伤寒论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均为庞安时门人董炳编。有黄丕烈藏宋刊本,清道光三年(1823)黄丕烈士礼居仿宋刊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虞氏略例

    一卷。清李锐撰。锐字尚之,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清张惠言撰述《易例》,博综群书,而于虞氏之义例独略。李氏专述虞氏义例,凡一卷。其为例十八,计日月为易第一、日月在天成八卦第二、乾第三、消息第四、临观否泰

  • 四书纂笺

    二十八卷。元詹道传撰。道传乃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平不详。此书仿《古经笺疏》之体,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或问正其音读,或考其名物度数,各注于本句之下,亦间释朱熹所引之成语。如“真积力久”出《荀子·劝

  • 烟霞万古楼诗选

    二卷。《诗录》一卷。见《烟霞万古楼文集》清王良士撰。王良士少以任侠破家,诗文皆有奇气。生平足迹半天下,藉名山大川,以扩其胸次,故诗尤壮阔。间抒悲愤以写其厄塞,亦多磊落之气,而无幽忧之音。钱泳题其诗稿云

  • 邳州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董用威、马轶群修,鲁一同纂。董用威,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进士出身,曾三任邳州知州。马轶群,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咸丰元年来任知州。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又

  • 古书疑义举例

    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诗书古训

    十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编修,詹事,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兵、礼、户、工等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漕运总督,湖广、两广

  • 鱼台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马得祯纂修。马得祯,字冲霞,山西介休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鱼台县知县。鱼台县志创修于明,然中经兵乱,只存二册。康熙十一年(1672),檄各郡邑重修志乘。鱼台县以旧志疏陋,文

  • 巏堥山人词集

    四卷。清王初桐(生卒年未详)撰。王初桐有《北游日记》。本书收《杯湖欸乃》三卷,末附北乐府三阕、《古花村琴趣》一卷,共二百四十二阕。自谓一刻于练川,再刻于京师,三刻于西安,皆合刻,非专刻。此乃最后定本。

  • 方舟经说

    六卷。李石(1108-?)撰。李石字知几,号方舟,资阳(今属四川)人,南宋经学家。少从苏符游学,绍兴进士乙科,为成都户。绍兴二十九年(1159)赵逵荐为太学博士,因直性径行,不附权贵,后罢为成都学官,

  • 古学考

    不分卷。廖平撰。《古学考》是作者将十四年所成的《辟刘编》改订而成的。卷首有廖平的《自记》。《自记》曰:“丙戌刊《今古学考》,求正师友。当时谨守汉法,中分二派。八年以来,历经通人指摘,不能自坚前说,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