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蠡测

仪礼蠡测

十七卷。清韦协梦撰。生卒年不详。协梦字云吉,安徽芜湖(今安徽省东南部)人,乾隆甲午举人,官知县。协梦曾经搜集郑注、贾疏以及朱子、黄干、杨复、敖继公诸家学说,刻成《集解》一书,随后因为征引太繁,省略作《章句》十七卷,以后对其进行校勘、参订,抄撮成此编。前面有乾隆辛丑自序及壬寅翁方纲序。今天,《集解》一书已无法见到,《章句》也只能看到方纲的序(见《复初斋文集》,大概没有刊行。是书不崇尚引证,意在空隙处推求。凡是同一件事而意思不明确的,或者用本经的其他篇,或者用本篇的上下文来互相比附,结果是有得有失。譬如《乡饮礼》主人坐取觯于篚节,谓《乡射礼》主人奠觯辞降,下面有“宾对东面立主人坐取觯洗”十一字,应当认为《乡射》是正确的。《乡射》主人卒洗节及宾卒洗节,都认为此洗爵之礼,应当以为《乡饮》是正确的。还有宾升实爵节,认为宾既降盥,必然升而实爵,《乡饮》文略,应当认为此经是正确的。《大射》设洗于阼阶东南节,以为《燕礼》设洗篚于阼阶东南当东霤,此文省略,应当以为前者是正确的。还有“媵爵者皆退反位”七字及“宾告于摈者请旅诸臣”十六字,都认为《燕礼》无此,应当认为此文是正确的。以上所说的都可以依从。其余的凡是谈到互备互文互见的也应当这样,亦符合说经之法。不引《乡射》之反位东面揖,来证明《大射》之反面揖为东面。不引《燕礼》、《乡射记》之上射退于物一笴,既发则答君而俟,来证明《大射》之公既发为公先发。不引《乡射记》文驺虞五终,《燕礼记》之下管新宫笙入三成,来证明《大射》鹿鸣三终,不歌四牡皇皇者华,犹之驺虞新宫皆只歌一诗以为节,而反于郑注多异说,是他篇之可取证者尚有漏略,而《乡射》主人朝服乃速宾,郑注:射宾轻也,戒时玄端。这里认为《乡射》虽然先行《乡饮酒》之礼,而其礼宾轻于《乡饮》。此经戒宾不言朝服,至速宾始言,因此用朝服差之。而知戒服玄端,乃认为自立司正以前都是《乡饮礼》,则戒宾之服自然相同。是妄欲以《乡射》同诸《乡饮》。大射司射倚扑于阶西节,“初”二字,这为初射时自阼阶下请,再射时升堂而后请,如初者认为如其初射,不如其再,乃疑为应当写作公许,传写者因为三射多言如初而致误。则真欲逞臆以改经,这是十分错误的。至《大射》乐正命大师曰奏狸首,郑注:《射义》所载《诗》日曾孙侯氏是也。这与乐时会之义相合,即与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之义相合。其诗又见《大戴礼·投壶篇》,因此郑据以为说,乃认为《射义》是后人附会的,以为狸首应与驺虞采蘋相类。如果一定拘拘以射为辞,而不知道驺虞未尝不言射,抑也不足为辨。《燕礼》主人洗升献工一人拜受爵,贾疏:不辨大师与众工,皆为之洗。此说十分正确。大概洗非为已一人洗,而辞洗受爵,一定使一人主之,通礼应当这样。观《乡饮》、《乡射》并云主人洗升实爵献众宾,众宾之长升受者有三人,而《记》并云众宾之长一人辞洗,那么可知其礼非关于一人,乃根据拜受爵句,以为洗也一人,这又是拘泥于上下文而造成的过失。然于乡饮坐取爵于西楹下,认为乡射礼坐取爵于序端,而此取爵于西楹下者,彼无介,主人古阼阶上受宾酢讫,把爵放在序端,因此就在序端取之此有介,主人在序端取爵献给介后,而在介右受介酢讫,于是把爵放在西楹南,因而在西楹下取之。西楹下就是西楹南。分别的十分清楚。《乡射》三耦拾取矢节,以为三耦拾取矢,是题下事,下面就序其事而言之,与前一人洗举觯于宾同意,深得古人属辞之例,《燕礼》序进盥洗角觯,升自西阶,序进酌散,交于楹北,认为前言序进,是以序而盥。后面言序进,是以序而酌。先者既洗后,应当退立在阶下而立,等到后者既洗后,与之以序而升。升时也是先者升三等,后者以之,这足以纠正敖氏先者既洗即升立西阶的过失。凡是象这类情况,也是礼家所取资的。若夫《大射礼》下射进坐横弓节,谓敖氏横弓之说,详见《乡射礼》,而本书不载入,此必定在《集解》或《章句》内,今撮录为此。此书有道光乙巳带草轩本。

猜你喜欢

  • 四书教子尊经求通录

    八卷。清杨一昆撰。一昆字无怪,河北天津人(今属天津)。是书大旨攻宋人,谓“宋人著书,非理不言,而《论语》二十篇并无一理字”。一昆最服膺毛西河,但不尽用其说;虽攻朱子,而不尽废其说。有关于名教至大者,如

  • 玩易篇

    一卷。清俞樾撰。作者认为河洛之学久失其传,后人多争讼不已,各立门户。于是作此书以阐发观象玩辞、观变玩占之大义。书分五篇。第一为始画八卦篇。认为伏羲画卦不始于乾坤,而是以艮、巽为始,次为震、坎、离、兑,

  • 石龙庵诗草

    四卷。附刻 二卷。明徐学诗(1517-1567)撰。徐学诗字以言,别号龙川,上虞(浙江绍兴)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选郎中。以劾严嵩父子罢职。隆庆(1567)初起南京通政司参议,

  • 易或

    十卷。清朝徐在汉撰。徐在汉初名之裔,字天章,晚年才改名为在汉,字寒泉,歙县人。开始曾与赵振芳一起著《易原》,后来又自己作《易或》,他说“或者,疑不自信之意也”。书中不载经文,只按节次独自释义。也兼采诸

  • 乐山回文四种合刻

    四卷。《补刻》一卷。清王嘉诚(生卒年不详)撰。王嘉诚,字乐山,北京蓬莱宫道士,自号云鹤道人,他少年业儒,喜吟咏,精书画。乐山回文,有《京西名胜》、《房山古迹》、《留台杂咏》、《庐洲秋兴》,四种各一卷,

  • 忠正德文集

    十卷。宋赵鼎(1085-1147)撰。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绍兴五年(1135)监修神

  • 春秋经传集解

    三十卷。杜预(222-284)撰。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西晋著名经学家和重要将领,宣帝司马懿之婿。杜预博学多通,泰始中为河南尹,秦州刺史。迁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

  • 销夏录旧

    五种,十卷。清管廷芬编。管廷芬,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曾编有《花近楼丛书》。咸丰年间,时值战乱,杭州被围,《销夏录旧》是管廷芬在围城中所录,五种为:清俞思谦《全唐诗补遗》一卷并附录、日本河世宁《全唐诗逸》

  • 春秋徐氏音

    一卷。晋徐邈撰,清马国翰辑。据《晋书·徐邈传》,徐邈著有《春秋音》,今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并参考《集韵》,辑录佚文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该辑本对研究古音韵有一定参考价值。

  • 周易介

    四卷。清单维撰。维字宗四,号潍村,山东高密举人,尤重实学,于经史子学悉探奥蕴。曾与李长麟、王立性等结诗社于李氏南园,后司德州训导,迁濮州学正。此书只释上下经,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皆无注。以宋儒义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