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丹徒县志

丹徒县志

六十卷,首四卷。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纂。何绍章,字啸赓,浙江仁和人。监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丹徒县事。冯寿镜,浙江德清人,进士,光绪三年(1877)知事丹徒县。丹徒邑志始于明正德《李志》四卷,万历初何世学复修之,至清代康熙有鲍志、嘉庆有贵志。自嘉庆志后,越七十余年,邑令何绍章设立志局,延品学之士,搜遗阐幽,以文补缺,纂修成书,即为此志。此志卷首一至四为宸翰、图;卷一至十舆地志,其目十九,为建置沿革表、星野、疆域、形势、山、川、城、廨舍、关津、坊巷、风俗、坛墠、庙祠、寺观、宫室、坊表、陵墓、古迹、碑碣;卷十一河渠志,其目一,为运河;卷十二至十八食货志,其目十,为运河、恤、户口、田赋、芦政、徭役、漕运、盐法、仓储、物产;卷十九学校志,其目一,为学校;卷二十武备志,其目二,为兵制、驿传;卷二十一职官志,其目五,为历代封爵、历代官制表、宰贰表、官师表、名宦;卷二十二至二十四选举志,其目五,为诏辟、科目、贡监、封赠、荫恤;卷二十五至四十五人物志,其目十四,为南朝宗系,名贤、宦绩、忠义、忠义表、孝友、儒林、文苑、隐逸、尚义、耆硕、方伎、列女、方外;卷四十六至五十六艺文志,其目五,为书目、赋、诗、诗余、杂文;卷五十七至六十杂缀志,其目三,为史事、祥异、纪闻,为志凡十,为目凡六十六,为卷六十。丹徒原镇江府属,其地历史悠远,事物殷繁,人文鼎盛,故图与宸翰多至四卷,居邑志中之首。其体例以十志为纲,得简御繁,搜采完备。其志艺文之书目,以四部别居,诗以时代备列,不分体裁,皆为得体。有稿本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猜你喜欢

  • 愍忠录

    二卷。撰者不详。该书记北都、保定、陕甘、山西、南都等地明末死难诸臣,前有叶晴峰序。现有《崇祯丛书十种》本。

  • 宁远堂诗集

    一卷。清朱成点(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宋成点字司衡,宁乡(今山西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详。朱成点累试不第,老于诸生,工诗。著有《宁远堂诗集》。是集为其自编。其诗风平衍,无特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

  • 板桥诗钞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

  • 现代吴语的研究

    六章。赵元任著。赵元任(1892.11-1982.2)又名宣重。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天津。美籍著名语言学家。1925年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

  • 利川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何蕙馨修,吴江纂。何蕙馨,字仲香,河南息县人,增贡,官利川知县。吴江,字枫桥,本县人,贡生。按利川,向属土司,明以来,先属菱州,后属施州卫,乾隆元年(1736)改利川县,以忠孝、忠路

  • 对山集

    十九卷。明康海(1477-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1502)进士第一,授修撰,后落职,放浪自恣,尝挟声妓酣饮,制乐造歌曲。著有《对山集》、《武功县志》。此集为

  • 南部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王瑞庆、盛朝辅修,徐晓泉、李鉴平纂。盛朝辅,曾任南都县知县。徐晓泉,孝廉。李鉴平,孝廉。《南部县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共三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天文。卷二,舆地。卷三至卷

  • 御赐三希堂法帖抚本

    六卷。清秦震钧摹。嘉庆四年(1799)秦震钧为两浙盐运使时,以《三希堂法帖》摘摹为六卷。第一卷为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王殉、唐代褚遂良、颜真卿、怀素、柳公权、宋代蔡襄、苏轼。第二卷为宋代黄庭坚、米芾。第

  • 论语顾氏注

    一卷。南齐顾欢(419-483)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欢字景怡,一字元平,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境内)人。道教思想家。好黄老学,通阴阳书,著有《夷夏论》、《三名论》。其作《论语注》,史志《释文·叙录》皆

  • 河间献王书

    一卷。汉刘德撰,清马国翰辑。刘德字君道,景德前二年,用皇子为河间王,《汉书·艺文志》儒家,有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官三篇。后汉张纯尝拟《河间古辟雍记》,奏之。其书《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并不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