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详考

丧礼详考

二卷。清张羲年撰。生卒年不详。羲年字淳初,号潜亭。浙江余姚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以拔贡任教谕。四库征书,诏访求学官淹博者,得羲年等三人,皆一时之望。举顺天乡试,又以修书劳绩赐进士,未及与试卒。是书前面有钱大昕序,序中说到:“颜恤由之丧,哀公使擩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自始死至殡,袭敛衣衾之具咸备,自既夕至葬,用器明器之属咸周,而擗踊哭泣,凡所以拜君之赐,拜宗族乡党朋友之赠,尽其哀而中其节,皆发于至情之不容己,与天理之不容泯,此《士丧礼》所以为圣人之经。余昔尝与张君潜亭,往复考订疑义,必求其当,今观君所撰《士丧礼表论图考》,编辑得古人之未有议论,亦尽有益于世,惜其书残失,《仪节表》卷上,已不完具,《图考》竟不复存,《丧礼论》十二篇,仅存八首。因慨世之习礼者,舍《丧礼》不读,而徒从事‘帖括’,一旦至于大故,崇信浮屠之说,而于圣人之经,茫无所识,风俗衰而人心薄。职此之由,张君是编,虽不获睹其全,然吉光片羽,亦足为当世之珍。”原书十六卷(原先卷一为《律例》,其次,《丧期沿革表》三卷,《丧服变除表》一卷,《丧礼仪节表》三卷,《丧葬变礼考》三卷,《丧礼仪节图》、《丧服图》、《丧具图》、《丧礼禁约》、《丧礼论》各一卷。)现仅存有《丧礼仪节表》卷上,以及《丧礼仪节图》,自治棺至大敛殡图,加上《丧礼论》八篇,现编为二卷(把《丧礼仪节表》卷上不完者作为一卷,《丧礼仪图》存者与《丧礼通论》存者合成一卷)。《仪节表》分为六格,首先是《仪礼·士丧礼》,其次为《开元礼》、《宋政和礼》、《司马氏书仪》、《朱子家礼》、《明会典》(按:《大清通礼》也有《丧礼仪节》,而是书没有被列入,《宋开宝礼》也没有被列入,或在所阙中。)从始死到掘坎(按:是书有君使吊礼,《周礼·司服》有天子吊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士服。根据《通典》,历代皇帝都有吊诸王公大臣之礼。《宋史·礼志》皇帝对于宰臣有举哀挂服之礼,明太祖曾经亲临开平之丧,《清会典通礼》都有皇上亲临奠王公大臣礼,似乎也应当补入。),《丧礼通论》认为应当复大小二殓,而叹服丧大记之为大备,而慨后代当贵者,不知尽丧礼,贫贱者不能尽丧礼,崇信浮屠之说,而不知圣贤之经传。又认为治圹应当令灰汁融结如石。而《仪节》废七七之重,以不处内为丧礼实中之实。然而,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不能完全遵守此礼。定九年年传,乐大心说:“己衰经而生子,余何故舍钟。”按:言乐溷居丧生子,从汉代到明代都著之律。汉楚王戊传,为薄太后私奸服舍,削郡,东汉陈蕃传致赵宣罪,都由于此,也没有能够禁绝。是书重视治圹,认为可以防止狐兔之毁,但是,没有谈到应该薄葬。汉代张释之说:“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近代还有所谓火葬、水葬、天葬者。总之,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这也是自然之理,其死后,必然胥化而土,圣人说:“死欲速朽”,大概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张氏所说,终究属于守经之论,当然是谈礼家所应该注重的。此书有《噉蔗全集》本。

猜你喜欢

  • 三僧诗

    三卷。三僧均不著其名。一曰《二楞诗稿》、一曰《高松诗稿》、一曰《中峰诗稿》。考《千顷堂书目》有智观《中峰草》,注曰:“字止先,号蔚然。江都僧,雪浪弟子。居浙江吴兴双髻峰。”其二僧则未详。然其《高松诗稿

  • 屈赋微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

  • 纪文达公遗集

    十六卷。《诗集》十六卷。清纪昀(1724-1805)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改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京,复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

  • 春秋翼附

    二十卷。明黄正宪(见《易象管窥》)撰。该书以为注《春秋》者,以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最为著名,但都有不足。于是遍采自唐孔颖达以下至明代学者的观点,进行折衷。其中明人之说多取季本的《春秋私考》和王樵的

  • 春秋不传

    十二卷。清汤启祚撰。启祚字迪宗,宝应(今属江苏)人,著作还有《杜诗笺》等。作者以“不传”为书名,意谓此书于《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四者之间无所专从,然而考察此书所说,其不从者只有

  • 求阙斋日记类抄

    二卷。清曾国藩(详见《求阙斋读书录》)撰。此书由王启原分类辑录曾国藩日记而成,上卷分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五类,下卷分文艺、鉴赏、品藻、赜养、游览五类。有一定价值,可供研究曾国藩思想、活动及近代

  • 格古要论

    三卷。明曹昭(生卒年不详)撰。曹昭,字明仲,松江(今上海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共三卷,分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古琴、古砚、珍奇、金铁、古窑器、古漆器、锦绮、

  • 勉斋遗稿

    三卷。明郑满(约1506前后在世)撰。郑满,字守谦,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五年(1492)举人,主教山东临清,历官道州、濮州知州。著有《勉斋遗稿》。是集为郑满八世孙郑梁敬所编,凡文

  • 同文备考

    八卷。附《声韵会通辑要粗释》二卷。明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撰。应电字绍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受业魏校,著有《周礼传》、《书法指要》、《六书音切》与此书等。此书之作,王氏自序云:“《洪武正韵》间以小篆正

  • 说文段注撰要

    九卷。清马寿龄(生卒年不详)撰。寿龄字鹤船,当涂(今属安徽)人。诸生,官南陵县教谕。夙究许学,服膺段注。是书乃是段注之钩玄提要,析其义类有九:(1)误字,(2)讹音,(3)通用字,(4)《说文》所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