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会通说

丧服会通说

四卷。清吴嘉宾(1803-1864)撰。嘉宾字子序,江西南丰县(今江西省东部)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究心当世利弊,曾条陈海疆事宜。因事谪戍军台,寻释归。后任内阁中书。同治三年(1864年),战殁南丰三都墟,事闻,敕建专祠,加等赐。学宗阳明,但注经字疏句择,讲求依据,为学大要归在潜心独悟,力求自得。通贯诸经,尤长于《礼》。著有《礼说》、《周易说》及《丧服会通说》等。是书前面有嘉宾自序,序中说到:“后世治丧服者多矣,不观其会通,安知先王所以为权度者?先王之制固有时而易,人道则无易。丧服者,人道也。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别,自古及今,未之有改。观其会通以行之,则先王之道,至于今日,虽欲稍为损益,其于吾之心,将必有惄然不安者。窃尝观《仪礼丧服》经文,以经所见者,推其所不见者,为之绎其辞义,图其等衰,次其先后之序,知古之简策,非苟焉而已。非薄无以明厚,非厚无以明至厚薄者然,况其厚者,故行道为之陨涕,而为人分亲者何如,众厚者然况其至厚者。夫三年之丧,莫大于辨位,丧之有期,足以容辨位,人莫不相爱,爱之本生于同居,同居有时而穷,则亲亲由是杀,爱以敬而后久,敬亦足以胜爱,敬之义成于宗庙,宗庙世及,以辨贵贱,则尊贤由是等。古教民者莫大于丧祭,人道所以为权度,率靡不在此录既卒,命之曰《丧服会通说》(序末题‘咸丰元年孟夏月,南丰吴嘉宾子序书’)”是书卷一为《仪礼丧服经解》(专录服制之见经者,自斩衰章至缌麻章),卷二为《丧服图说》上(自士宗图说上至丧有无后无主说),卷三为《丧服图说》下(自大夫宗图说至丧位表说),卷四为《丧服改制说》(自礼为君斩衰三年汉文遗命短丧唐宋以来群臣并以日易月无终三年者,至礼妇为夫曾祖父母无服,今律为夫之高曾祖父母缌)。按:是书对于丧服古今之变、礼经分别之精。所以维系人民及亲亲尊尊者,都有至理,的确在《丧服足征说》诸书之上。但礼时为大。如卷四首先叙述自汉文短丧,唐加异姓服,明加子为母妇为舅姑皆斩衰等,而服君服宗服父之义皆微,并为明抉其所由然。但书尾仍然认为今律每十年一修,圣人之经,则百世莫易,因而敢守礼而条论所以改制,以待夫诹律者并择。可见,这是仍然有希望改正之意。实际上,封建既废,礼经所谓降绝者,并非后世所能沿用,所谓尽臣诸父昆弟者,只有天子才能实行。而夫妻平等,早已经成为定俗,则子及于妇之服,由经改重者,也难以议更。又古今习尚不同,假若一定改父母为长子三年恐转滋疑骇,且实无胙封食采之重。道光五年(1825)重修通礼,也有由重改轻者,也无关宏旨,何况近来教派不同,并有废祭者、更何论服制?是书研究精深,条理明析,应当引起治礼家注重。此书有咸丰刊本和同治六年(1867)刊本。

猜你喜欢

  • 墨娥小录

    无卷数。明无名氏撰。主要杂记修真养性等。其中卷三题为“饮膳集珍”,卷八题为“种植怡情”,卷十三“禽畜宜忌”均属农学方面内容,还有文府、博古、艺术、历法、香谱、牙牌、汤茗、医法、悟真、丹房、方术等方面内

  • 怀柔县志

    八卷。清吴景果纂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吴景果任怀柔县知县。景果见以前志久佚,遂于吴江潘其烁纂修新志。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全书八卷,二十三目,卷首有地图四幅。该志虽不分细目,但条例颇为齐

  • 郑氏爻辰补

    六卷。清戴棠撰。戴棠字召亭,江苏丹徒人。爻辰之说,始于郑玄,散见于诗礼正义。其以六爻配十二时辰,复配以十二律,用以推验吉凶,为占筮之末技。而戴氏却认为以爻辰之法推之三百八十四爻无不验。于是便采录郑氏爻

  • 观画百咏

    四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生平事迹见《观古堂诗录》。在本书中叶德辉举其所藏所见之著名遗迹,上至两汉石刻,迄于元、明、清,而加以评论,以七言绝句咏之,并自注为之考证。书中谓天堂地狱之

  • 书集解

    见《尚书详解》③。

  • 青林杂录

    一卷。明王薰(生卒年不详)撰。王薰,字简之,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人。明嘉靖中为黄岩县学生。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盖其随笔记录之文,后人抄而传之者。如第五页中间一条,上书一“”字,下注“实物于器之名”六

  • 殷墟书契后编

    二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振玉在编著出版《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后,于1915年仲春,又亲自前往安阳小屯进行探访,作实地考察。回日本后,又“发箧尽出所藏骨甲数万,遴选《前

  • 中州道学编

    二卷,清耿介(1618-1688)撰;《补编》一卷,清施奕簪撰。耿介字介石,号逸庵,登封(今属河南)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曾师事孙奇逢,后复兴并主讲嵩阳书院,学术上兼合程朱理

  • 林泉高致集

    一卷。又称《林泉高致》。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字得之,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丰五年中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其父郭熙,字淳夫,官翰林待诏直长,亦北宋熙宁年间著名画家,曾取法

  • 周易可说

    七卷。明曹学佺撰。该书以象占为主,多取来知德《易注》,而不信朱子《本义》。如认为凡“辞”都是象,朱子将一辞分割为象、占两部分者非。又认为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只是刚柔相推而变化在中,并非真的阴变为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