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观余论

东观余论

二卷。北宋黄伯思(1079-1118)撰。黄伯思字长睿,别字霄宾,一说号霄宾,又号云林子,邵武(今属福建)人。元符进士,历通州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校书郎、秘书郎等。卒年仅四十岁,但学问淹通,李纲为其作《墓志铭》称,经史百家之书,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又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古器款识,均能辨认是非,遂以古文名家。又工于书法,各体皆妙。曾纠正王著所辑《续正法帖》,成《法帖刊误》二卷,又著《古器说》四百二十六篇。绍兴十七年(1147),其子黄将其书及论辩题跋等合到一起,刻版刊行,总名曰《东观余论》。黄跋称其书十六卷。今本仅二卷,不知是后来传写合并,还是黄定稿时有所删取,不得而知。此书颇讥讽欧阳修不精考核。而楼钥跋中乃摘取书中史籀书一条、异苑一条、王献之璇题一条、勿勿一条、甘蔗帖一条,以纠其疏漏。全书大体精核,《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要其精博,胜《集古录》多矣。”足资考证。书中间有舛讹及刻印脱误,清人陆心源特做《东观余论校》一卷,收入《潜园总集·群书校补》,可以参考。今传本主要有《王氏书画苑》、《津逮秘书》、《四库全书》、《学津讨原》、《邵武徐氏丛书初刻》等丛书本。1988年,中华书局据《古逸丛书三编》本影印,改题曰《宋本东观余论》,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尚书约注

    四卷。清任启运撰。任启运字翼圣,荆溪(今江苏宜兴)人,雍正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任氏学兼汉、宋之长,且无所偏依。本书到光绪年间,由其族孙任筱沅以抄本付梓。此书先列目录于卷首,每篇之下,都注明

  • 中庸说

    一卷。刘师培(1884-1919)撰。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今江苏仪征)人。著有《春秋左氏传例略》、《礼经旧说考略》、《周书补正》、《逸礼考》、《太誓答问驳义》等。是书大旨据《春秋左氏传》以证《中庸》

  • 太医局诸科程文

    见《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 书集传

    六卷。宋蔡沈(1167-1230)撰。沈字仲默,号九峰,元定之子,建阳县(今属福建)人。沈少学于朱熹,年仅三十,遂弃举子业,专心研究理学;元定谪道州,沈从之,与父常以理义自娱;元定去世,沈徒步护丧归。

  • 骈隶

    一卷。清俞樾撰。参见《群经平议》。是书择取汉碑中文字各以两字相俪者相配成对,如以“五纬”对“三条”,“菰竹”对“空桑”等等,皆巧若合符。此盖为文字消遣而已,《续修四库提要》列入小学类字书之属,欠妥。是

  • 希古堂文甲集

    二卷。《乙集》六卷。清谭宗浚(1846-1888)撰。谭宗浚字叔裕,广东南海人,谭莹之子。同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云南监法道。宗浚好游历,所到之处必探名胜,曾与陈铭圭游罗浮,相互酬唱,颇见情趣。宗浚

  • 二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详见《初刻拍案惊奇》)编撰。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的第二种。每卷一篇,第四十卷《宋公明闹元霄》为杂剧,第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第二十三卷重复,故该书实

  • 忠节录

    六卷。明张朝瑞撰。朝瑞字子祯,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南京鸿胪寺卿。先是,有宋端仪《革除录》、郎瑛《萃忠集》等17家记载明初逊国诸臣的事迹,但此类著作互有

  • 易传辨异

    四卷。清翟均廉撰。翟均廉(约1736-1805),字春沚,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舍人。该书所考,自汉至元诸家《易传》注之源流、得失,共114条,多取朱彝尊《经义考》之文而排比联贯。此

  • 汉石经残字考

    一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方纲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历任编修,右中允,侍读,侍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粤、赣、鲁等省学政,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