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书院课集
一卷。胡元玉录。光绪十八年(1892),胡元玉主讲于湖南攸县东山书院。《东山书院课集》为该院习课之士所作。卷首有胡元玉的序文,还有王闿运为之所作的序文。全书内容除数篇杂文之外,其余的都是经学。此学业都是在胡元玉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其学有许多精到之见:至订郭公之谬解,补孔广森、柳荣宗所不详;申归余于终之注意,释沈彤梅文鼎所未达。有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一卷。胡元玉录。光绪十八年(1892),胡元玉主讲于湖南攸县东山书院。《东山书院课集》为该院习课之士所作。卷首有胡元玉的序文,还有王闿运为之所作的序文。全书内容除数篇杂文之外,其余的都是经学。此学业都是在胡元玉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其学有许多精到之见:至订郭公之谬解,补孔广森、柳荣宗所不详;申归余于终之注意,释沈彤梅文鼎所未达。有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五卷。清吴殳撰。吴殳,字修龄,自号沧尘子。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工诗,王士祯、阎若璩对其甚为推许,著《围炉诗话》七卷。《清史列传》入《文苑传》。案《围炉诗话》于《四库提要》有著录(诗文评存目),云其
二卷,首一卷。清刘鸿逵修,沈承恩纂。刘鸿逵字子仪,河北昌黎人,出身进士,光绪五年(1879)任平陆县知县。其办赈出力,升直隶州。沈承恩字汉卿,浙江山阴县人。曾任贵州都匀府独山州知州。光绪初年,任特用盐
一卷。宋危昭德(约1268年前后在世)撰。昭德字子恭,昭武(今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官至权工部侍郎。事迹具宋史本传。著有《春山集》,今已失佚。此本摘录其骈体,仅四十九首,非
十二卷。南宋高似孙(生卒年不详)撰。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历校书郎、会稽主簿、知处州。为官贪酷,谄事韩侂胄,为人所不齿。退居姚江著书,有《疏寮小集》、《郯录》、《砚笺
二十一卷。刘安(前179-前122)撰。刘安生于汉文帝元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元年。他被汉文帝册封为淮南王,是“以道绌儒”的汉代黄老学派代表人物。他很有文才,喜好典籍,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
①六卷。清吴重光纂修。吴重光,字萱山,江苏江都县人,出身举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任代州知州。按代州旧隶太原府,自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为直隶州,领五台、繁峙、崞县三县。其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四
二十九卷。清代张能鳞见《诗经传说取裁》编。本书把宋五子(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张载)的著述分类编在一起,在每卷书前加一小序言,介绍该书,另外还加一“本传”,其中有周敦颐著述二卷、二程子六卷、朱熹著
一册。英国苏特尔撰,英国梅益盛、山东周云路合译。李提摩太于同治九年(1870)来华,民国五年(1916)返回英国,居中国四十余年,创设山西大学堂,主持广学会等,皆其一生显著事迹。另撰译不下百种,对戊戌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
十三卷。明陈第(1541-1617)撰。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万历时为诸生。俞大猷召为属下,教其兵法。后陈第出守古北口,历蓟镇游击将军。陈第善书,工于诗。著有《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