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 (一)官制方面,中央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三省互相牵制,由内史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度支(民)、都官(刑)、工等六部,分理各项政务。地方“罢郡为州”,即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又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限收归中央,地方长官及其主要佐属需每年“朝集”朝廷,由吏部考核优劣,予以黜陟。以后又规定州县佐官三年一换,不得连任,不得选用当地人,以免地主豪强把持本地政治。(二) 兵制方面,规定府兵名册归地方统一管理,垦田数目,一与民同,使北周出现的兵民合一、兵农合一的趋势成为定制。(三) 法制方面,蠲除前世枭首、轘裂、孥戮、鞭刑、宫刑等酷法,并删繁就简,存律令五百条,制成《开皇律》 。(四)选官方面,正式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规定京官五品以上,地方总管、刺史,可以分科推荐人才,由朝廷考核录用。(五)赋役方面,将成丁年龄由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每年服役期限由三十天减为二十天,调绢由一匹减为二丈,并规定不役者可以庸相代。以后又规定丁年五十,免役收庸。(六)户籍方面,组织人力彻底清查全国户口,核实年龄,规定户等及纳税标准。(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更铸新五铢钱,重五铢,强制发行;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合今29.51厘米),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合今594.4毫升) , 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合今668.19克)。隋文帝的上述一系列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孔甲乱夏

    孔甲是夏朝后期的一个王,夏朝从孔甲时起,因统治阶级的腐朽而开始走向衰亡。《史记·夏本纪》说: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传说孔甲命人驯龙,龙死而食其肉,觉其味美,复使人求之

  • 田氏代齐

    春秋末年,齐国田氏代替姜齐政权的事件。春秋初年,陈国的公子完逃到齐国,任工正,称田氏。春秋末年齐景公时,公室剥夺民众生产物的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归民众维持生活;对不少民众施行刖刑,以致国家众多的市

  • 董贤嬖幸

    西汉末年,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堕落。汉哀帝宠幸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董贤,任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侍左右。旬月之间赏赐累钜万,贵震朝廷。常与皇帝卧起。曾昼寝,偏压汉哀帝衣袖,帝欲起而董贤未醒。为避

  • 限田限奴议

    西汉末年,大臣关于限制占有田地、奴婢数量的奏议。汉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盛行,奴婢、流民数量恶性膨胀,不仅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直接威胁到汉朝政权的生死存亡。汉武帝时,董仲舒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建

  • 李文成、林清起义

    清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年间爆发的天理教农民起义。李文成、林清是天理教领袖,他们约定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日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同时发动起义,并由河南派人支援河北,进攻北

  • 包银

    参见“科差”。

  • 王朗称帝

    王莽代汉称帝后,起兵反莽者多以汉后刘氏为号。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王朗(又名王昌)自称是汉成帝子刘子舆,图谋大计。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二月,西汉宗室刘林、赵国豪强李育等,率车骑数百。晨入邯郸城,

  • 秦灭义渠

    战国时秦昭襄王灭义渠国的事件。义渠是少数族西戎所建立的一个古老国家,其都城故址在今甘肃宁县西北。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诱杀义

  • 世袭领兵制

    孙吴政权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利益,允许将领握有私兵,并且还不断将士兵赐给将领,以换取支持。诸将领皆世袭,父死子代,兄死弟代。士兵与将领具有特殊隶属关系。士兵视将领为主人,将领视士兵为私属。故在孙吴,将领

  • 期门

    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组成。因为他们经常“期(待命)诸殿门”,听候调遣,故名。属光禄勋,宿卫皇帝。平帝时改称“虎贲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