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钟相杨么起义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领导者为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巫教首领钟相和龙阳(今湖南汉寿)农民杨么(本名太)等。自徽宗时,钟相即以行医为名,利用宗教组织农民,宣传“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自谓“有神灵与天通, 能救人疾患”,深得远近人民拥护,被称为“老爷”、“天大圣”。如此二十多年,逐渐形成以其家乡武陵县唐封乡水连村为中心的根据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春,组织义军三百人,命其子钟昂(一作钟子昂)率领北上抗金勤王。被遣返后,适逢金军及南宋溃军孔彦舟部在湖湘地区轮番骚扰掳掠,地主、官府也加紧搜刮人民。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遂以三百勤王义兵为骨干,聚众起义,很快占领鼎(治今湖南常德)、澧(治今湖南澧县东)、潭(治今湖南长沙)、峡(治今湖北宜昌)、岳(治今湖南岳阳)、辰(治今湖南沅陵)等州所属十九县,众至数十万人。遂称楚王,国号大楚,年号天载(一作天战)。立子昂为太子, 设官分职,建立了起义政权。义军所至焚毁官府、寺庙及豪右之家,镇压官吏、反动儒生、僧道、巫医、卜祝之人。斥宋朝法制为“邪法”,谓镇压地主官吏为“行法”,称剥夺地主豪富财产为“均平”。对地主手中的部分土地实行剥夺,或虽不剥夺而令地主“出纳租课”。至三月间,遭孔彦舟暗算,兵败,与子昂被俘牺牲。六月,部将杨么、夏诚、周伦等结大寨于龙阳。绍兴三年(1133)四月,杨么被推为总领袖,称大圣天王,立钟相少子子义为太子,有众二十万。实行兵农相兼,陆耕水战。打造多种型式战船,训练强劲水军,屡败官军。继续坚持实行钟相的革命政策。势力范围东起岳州,西达鼎、澧二州,北至公安(今湖北今县),南抵长沙界内。多次拒绝南宋招安和伪齐所谓“联兵灭宋”、“分地而王”的引诱,表现了严正的革命立场。绍兴四年八月,南宋派岳飞率部前来镇压起义军,采用破坏生产、经济封锁、招降纳叛与军事进攻几手并施的策略。绍兴五年六月,因叛徒黄佐、杨钦等出卖,杨么大寨始为岳军所破,么战败投水被俘牺牲。此次起义,前后坚持斗争达五年多,为宋代较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

猜你喜欢

  • 北洋武备学堂

    亦称天津武备学堂。清末新式陆军学校。1885年(光绪十一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设于天津。聘请德国军官任教习,经费由北洋海防经费开支。挑选军队中弁目入堂学习,文员愿习武事者亦予录取。课程有天文

  • 国野制

    西周和春秋时期一种体现社会阶级对立的制度。国和野分别指国都和国都四郊以外的地区。国都及其近郊地区的居民称作“国人”,在“野”的农业生产者则称为“野人”。一般认为,国人是各级贵族及其疏远的宗族成员,也包

  • 平定李锜

    德宗时,李锜曾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等职,后转任镇海(治今江苏镇江)节度使。宪宗即位,欲削方镇,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罢李锜节度使之职使之任尚书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代之。李锜称病

  • 宗法制

    我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治,并且维系不同等级贵族上下级关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产生于西周,是由古代父家长制结合周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制定的。其表现形式为:周王自称天子,被确定为天下的大宗

  • 周王子带之乱

    春秋时期,周贵族王子带(即甘昭公)与周襄王争夺统治权造成的变乱。襄王做太子时,其弟王子带受到母亲的宠爱,周惠王曾有意废长立少,因齐桓公的反对而作罢。襄王即位后,王子带阴谋夺取王位,于襄王三年(公元前6

  • 楚(钟相)

    南宋钟相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建政权。参见“钟相、杨么起义”。

  • 黄册

    明代编造的户口总册。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进行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登记本户籍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分为上、中、下三等。并根据职业规定人户的籍属, 分为军、民、匠、灶四种户籍。民籍中

  • 贞观之治

    史家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美誉。隋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间 (公元627年——649年),唐太宗时时以隋亡为戒,注意总结隋亡的历史

  • 晋骊姬之乱

    春秋初,晋献公伐骊戎(在今陕西骊山),夺得骊戎女子骊姬而归。不久,骊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被立为夫人,生子奚齐。为了让奚齐继承君位,骊姬怂恿献公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安置在国都以外,然后又进谗言

  • 马泰、高胜起义

    东汉末年益州农民起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马泰、高胜在郪(今四川中江东南)领导农民举行起义,反抗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牧刘备的统治。起义群众达数万人,后转战资中县,被犍为(治今四川彭山东)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