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西方传教士来华

西方传教士来华

西欧的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天主教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政治活动。继利玛窦(意大利人)之后,汤若望(日耳曼人)、南怀仁(比利时人)等陆续来华。他们曾经带来一些科学知识,如明末汤若望曾用西方数学、天文学知识制定历书。清统一全国后,又让他们测绘地图、制造火炮等,有的传教士还担任了制定历书的钦天监官员。康熙帝还曾删定过南怀仁编纂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书。但是传教士的这些活动,都不过是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一种手段。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罗马教皇格勒门德十一世,规定中国教徒不得祭天、祭祖先,并派遣使臣嘉乐求见康熙,提出允许他管理在中国的传教士和按照教皇规定接受中国教徒的无理要求。清政府重申了禁止传教士传教的命令,打击了天主教的侵略阴谋。康熙以后,天主教传教士仍不断私自传教,并搜集情报,干预中国内政。雍正年间,清政府把钻到各省的传教士集中到澳门,遣送回国,并没收天主教堂,严惩信教的中国官员。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清政府又先后制定了西洋人传教治罪条例,惩办他们擅自到中国内地传教的非法行为。

猜你喜欢

  • 防军

    清朝兵制,正规常备军为八旗兵、绿营兵,因其久已腐败,有事多临时募勇成军以应急需,事定即行解散。咸丰、同治年间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湘军、淮军,皆属勇营,事后并未全部解散,以勇营留防于各地者,兵饷高于

  •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 焦山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二月,贾似道所率宋军主力在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失败后,元军进占长江下游地区。七月,宋张世杰、刘师勇、孙虎臣等以巨舟万艘泊于镇江(今属江苏)之焦山江面。元将

  • 时务报

    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创刊于上海,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主笔,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任撰述。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强为宗旨。石印,每期

  • 回回司天监

    元代中央官署名。掌观测天象,推算历法。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忽必烈征辟回回天文学者。西域札马鲁丁撰进《万年历》,受到忽必烈信用。至元八年,建回回司天台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以札马鲁丁为提点

  • 春帆楼条约

    见“马关条约”。

  • 天津电报总局

    清末设立的近代电讯企业。1880年(光绪六年)李鸿章奏准设立于天津,以盛宣怀为总办。设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七处分局。中国第一条陆路电线即津沪电线,从天津开始循运河、越长江、经

  • 吴奤儿起义

    明初贵州苗族人民起义。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吴奤儿领导五开(今贵州黎平一带)苗族人民起义,自称“刬(铲)平王”,古州(今贵州榕江)十二个长官司全都响应,号称二十万众,杀指挥佥事过兴等。洪武十八

  • 蔡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开国君为周武王弟叔度。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叔度因参加武庚叛乱,被周公放逐,其子蔡仲(名胡)复封于此。春秋时蔡为小国,常追随于楚。蔡灵侯时为楚所灭。三年后

  • 寒浞灭羿

    羿取代夏的统治以后, 自恃武力,四出游猎,不修民事,委政于亲信寒浞。寒浞是伯明氏(属东夷)的“谗子弟”,被其君所逐,投奔羿而成为羿的助手。他对内讨好羿的家室,对外收买人心,怂恿羿长期在外田猎,终于在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