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翰林学士院

翰林学士院

官署名。简称学士院。掌协助皇帝起草制诏、赦敕、国书、宫廷文书及备顾问。唐玄宗开元年间,为安置文学侍从始设。宋代沿置,而权位日重,负责草拟任免将相等机密诏令。别称“玉堂”、“玉署”或“北扉”、“北门”。而另在宫中专设为皇帝服务的翰林御书院、图画院、天文局、医官院,总称翰林院,与学士院不同。元代废学士院,改置翰林国史院。明代复置。清代废翰林学士,而以大臣充翰林院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与宋代之翰林学士职掌不同。清末复置翰林院学士,权位重于侍读学士。

猜你喜欢

  • 李斯《谏逐客书》

    战国末年,李斯向秦王嬴政提出的停止驱逐客卿(在秦国作官的外国人)的建议。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韩国苦于秦国的讨伐,乃派水利工程专家郑国做间谍到秦国,修灌溉渠(即郑国渠),令费人工,从而不能向东

  • 金陵机器局

    见“金陵机器制造局”。

  • 李特起义

    西晋时益州流民起义。晋惠帝元康末年,天水(治今甘肃天水)、略阳(治今甘肃天水东北)等六郡受灾农民十余万口,流入蜀(今四川成都)地就食。益州刺史罗尚令流民限期返回故里。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李特在绵

  • 后梁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07年,唐朝权臣、梁王朱温代唐称帝而建立的王朝。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任大齐政权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叛变降唐,任唐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 黄花岗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或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自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萍浏醴之役以来,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人力物力受到很大损失,致使部分会员情绪低落,信心不足

  • 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 系指杨业及其投身于抗辽、抗西夏事业的子孙们。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初为北汉名将,赐姓刘,在抗辽抗宋战争中屡建功勋,号称“无敌”。北汉亡,归宋,复姓杨。任为右领军卫

  • 四时捺钵

    辽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置的四处行帐,犹汉族皇帝的行在、行营。辽建国后,皇帝按四时外出游猎,以契丹内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汉官随行扈从,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以为驻跸之所。捺钵初无定制,至

  • 大齐(刘豫)

    南宋初年金朝在中原扶植的傀儡政权。史称伪齐。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军南下,宋知济南府刘豫杀守将关胜降金。建炎四年九月,被金册立为帝,国号大齐。始都北京(今河北大名),后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 铁榜

    明初,朱元璋命令将限制公侯特权的规定铸于铁板, 称“铁榜”。明初开国功臣,包括李善长、徐达等六国公,汤和、周德兴等二十八列侯,皆为世袭贵族。这些统治集团上层人物, 依靠特权,纵容豪奴破坏法纪,鱼肉平民

  • 十三部刺史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全国(除京师附近七郡外)分为交趾、朔方、冀州、幽州、并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