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洪宪帝制

洪宪帝制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却被中外反动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所篡夺。野心家袁世凯并不满足于民国总统的地位,妄图君临天下,开创“袁家王朝”,在中国复辟帝制。袁登上总统宝座后,打击革命势力,建立独裁统治,取消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式,为帝制自为铺平道路。1915年5月承认日本提出的“廿一条”,以出卖民族权益换取帝国主义对帝制的支持。接着,指使总统府美国顾问古德诺和日本顾问有贺长雄先后发表文章,散布共和国体不适于中国国情的论调。8月又授意杨度发起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并通电各省派代表到北京“请愿”改变国体,帝制活动公开化。袁世凯的另一心腹梁士诒纠集全国请愿联合会,为复辟帝制制造“民意”,操纵进行“国体投票”,决定改共和为帝制,推戴袁世凯当皇帝,并上书“劝进”。12月12日袁俯从“民意”接受帝位,宣布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宣布独立,西南各省相继响应。在举国一致的声讨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帝制丑剧只上演了八十三天便匆匆收场,史称洪宪帝制。

猜你喜欢

  • 万木草堂

    康有为为宣传变法聚徒讲学之所。1891年(光绪十七年)创设于广州长兴里,次年迁至卫边街,后再迁府学宫并定名为万木草堂。康自任总教授、总监督,著《长兴学记》为学规,选高才生任学长,助康编书。以康著《新学

  • 九世之乱

    商朝前期自仲丁至阳甲五代九王统治期间,由于王位继承制度不固定,多次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事件,造成统治秩序的混乱,国力因而受到影响,同盟诸侯也不再来朝见,史称“九世之乱”。

  • 辽阳保卫战

    甲午战争中,辽阳人民抗击日军,保卫家乡的战斗。辽阳是奉天的南大门,辽阳的安危,与整个奉天息息相关。驻扎在海城、岫岩的日军先后四次进犯辽阳,均遇到了民团武装的顽强抵抗。据《辽阳县志》记载,他们使用原始武

  • 柏举之战

    春秋末期吴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吴王阖闾执政后,采取楚亡臣伍子胥之计,派军队轮番袭扰楚境,使楚国“无岁不有吴师”,疲于奔命。公元前506年,吴用子胥、孙武之谋,与唐、蔡联合伐楚。吴师溯淮水而上,然后舍舟登

  • 课田制

    西晋征收田租的制度。司马氏政权在实行占田制同时,还实行课田制。规定:每一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课田在占田之内。“课”即督征地租之意。每人每年按所课田亩数,向政府交纳田租。丁男课田

  • 武宗灭佛

    参见“三武灭佛”。

  •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决战。正当晋文公图谋南下与楚争霸的时候,一度附楚的宋国倒向晋国。楚国联合陈、蔡等国出兵伐宋。宋告急于晋,晋移师进攻楚的与国曹。卫,迫使楚军北上。公元前632年

  • 肖衍舍身佛门

    梁武帝佞佛事件。梁武帝肖衍崇信佛教,赐给寺院土地、财产和特权,亲自主持建造大敬爱寺、大智寺和同泰寺,并且三次舍身佛门,入同泰寺为僧。第一次舍身在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三日后被臣下赎身回宫,遂将

  • 呼韩邪朝汉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混战后,形成了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拥兵争雄的局面。呼韩邪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不事则危亡”的建议,力排众议,归附汉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亲至长安朝拜汉宣帝。汉

  • 王莽篡汉

    西汉自元帝后,皇帝奢侈荒淫于上,吏治腐朽堕落于下,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竭力培植亲信,其兄弟子侄先后有五大司马、十侯执秉汉朝大权,姻亲爪牙遍布朝野。王太后之侄王莽早年孤贫,勤身好学,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