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永宁寺碑

永宁寺碑

明初在奴儿干都司修建的寺碑。永乐年间,太监亦失哈在巡视奴儿干都司地方时,在治所特林修建了永宁寺。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在寺旁立了石碑。上刻《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明政府又重修永宁寺,再立石碑, 上刻《重修永宁寺记》。两块碑文记述了明朝政府建置奴儿干都司和修建永宁寺的经过,并记载了明朝对奴儿干都司及对当地(包括库页岛)行使管辖权力的情况。碑文用汉、女真、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直到清朝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我国学者曹廷杰经过特林时,两块石碑依然存在,曹廷杰把碑文拓了下来,并在他所著《西伯利东偏纪要》中记载了这一情况。

猜你喜欢

  • 复社

    明末江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政治团体。崇祯(公元1628—1644年)初年,魏忠贤被诛,阉党被定为逆案,东林党人进入政府,逐渐放弃其改革主张。一部分江南地主官僚继东林党而起, 组织团体,主张改革。江苏太仓

  • 襄樊战役

    宋元间重要战役之一。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夹汉水对峙,为南宋阻挡蒙古军出汉入江东下之战略重镇。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京湖制置使李曾伯部署高达等率部进驻襄樊,重整备御,组织军民顽强抗击来犯之敌。

  • 中都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蒙古军于乌沙堡、浍河堡大败金军后,十月,前锋直逼金统治中心中都(今北京)。主战派完颜天骥与完颜律明先后奉命组织军民,以坚固城垒为依托,在中都城内外奋战抵抗

  • 湘军

    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地主武装。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廷诏令各省举办团练,镇压革命。1853年(咸丰三年)帮办湖南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以其父曾麟书总领之湘乡练勇为基础,参酌戚继光军队编伍之法,订营哨之制。

  • 庐州战役

    宋蒙间一次重要战役。蒙古军围攻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西南)失败后,于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九月,又命察罕率部进围庐州(今安徽合肥), 日夜急攻,以期破庐后造战船于巢湖而下江南。宋庐州守将杜杲组织军民固

  • 信州之役

    唐末黄巢义军击败唐军的著名战役。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四月,转战于长江下游地区的黄巢将北渡长江,进攻淮南。时唐诸道行营都统、淮南节度使高骈拥重兵屯驻扬州,与起义军对峙。高骈为阻止农民军北进,派骁将张

  • 自立军起事

    资产阶级改良派唐才常等组织的未遂武装起事。戊戌政变后,唐才常等逃亡日本,既与康、梁等密谋武装“勤王”;又与孙中山、陈少白等接触,研讨救国方略;并通过毕永年等兴中会会员,广泛联络具有反清传统的哥老会组织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

  • 周二王并立

    东周初年,周平王与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曾短时间并立为王。据古本《竹书纪年》说,在幽王和伯服骊山遇难以前,申侯、鲁侯和许文公就已经立平王于申。幽王死后,西周朝的大臣虢公翰又立幽王另一个儿子余臣于携,造

  • 鲁王政权

    南明政权。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闰六月,张煌言等人迎立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就监国位。顺治三年六月,清军攻取绍兴,鲁王败逃海上。张煌言等人招集旧部,继续战斗,一度进驻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不久又被清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