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大明律

大明律

明代重要法典。吴王元年(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杨宪、刘基、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拟定《大明律》,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这是最早议拟的《大明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命刑部尚书刘惟谦、翰林学士宋濂详定《大明律》,次年二月完成,篇目一准于唐,共六百零六条,分为三十卷。洪武二十二年,命翰林院同刑部官更定《大明律》,凡三十卷,四百六十条。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大明律》不仅吸取了唐律的基本精神,而且融合了唐以后特别是明初三十年的统治经验,比唐律简单,比宋律严酷,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封建法典。

猜你喜欢

  • 三事

    西周王畿以内官员的总称,或称“三事大夫”。《令彝》铭文中, “三事”和“四方”对举,后者指畿外四方诸侯, 可知“三事”指畿内官员。《尚书·立政》: “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是说“三事”包括任

  • 门下省

    官署名。秦、西汉有侍中之名,但无寺省之设。东汉始设侍中寺,晋称门下省,为皇帝侍从机构,以备顾问。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权力愈重。隋唐时,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成为中央政权的核心

  • 抗倭斗争

    十四到十六世纪中国军民抗击沿海地区日本海盗集团的斗争。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和战国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混战。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到中

  • 阴山之战

    唐灭东突厥的一次决定性战役。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日盛。贞观年间,随着中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积极防御战略。当时,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铁勒诸部相率起义于大漠之北,

  • 授时历

    元代郭守敬以及王恂、许衡等人创制的历法。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曾任太史令、都水监等职。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唐县)人,元代天文学家,曾任国

  • 猛安谋克

    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采用的一种兵民结合、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本为单纯生产性的原始狩猎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户长)。后随军事部落联盟形成及其与外部关系的

  • 布衣将相

    史家对汉初将相出身的概括。西汉初年,刘邦的部下除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外,多来自下层社会。如萧何原为沛县主吏掾;曹参原为沛县狱掾;陈平幼年家贫,用席做门户;周勃以编织养蚕用的苇箔为生,并经常给办丧事的人家

  • 北门学士

    唐高宗时,武则天召著作郎元万顷,左史刘祎之等文学之士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计千余卷。为分宰相之权,又使之参决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等。唐制规定,官衙均在宫城之南。这些人不经南

  • 北魏

    朝代名,北朝之一。鲜卑族拓跋部所建。淝水战后,鲜卑族拓跋部酋长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乘前秦瓦解之机,纠合旧部,于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在牛川(今内蒙锡拉木林河)集会,即代王位。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曰魏

  • 陋规

    清代征收钱粮或捐税外,允许地方官另征一部分附加税,叫做“陋规”,也叫“耗羡”。如征粮食时,可以用鼠吃、雀啄做借口,多征一部分,称为“鼠耗”、“雀耗”。征银子时,可以借口零碎银子铸成整块要损失,多征一部